陆浩在陶罐里加热一大罐牛奶,直到牛奶冒热气,用手摸了摸,温热,大概五六十度。加热是为了让牛奶更好的凝乳。
接着陆浩倒入一些醋,牛奶开始形成凝块。
几分钟后,陆浩用勺子挖出凝块,放在纱布上,然后用纱布包好凝块,挤出水分,将所有的凝乳揉成一团,然后让凝块自然干燥。
干燥后,凝块变硬了,这是酪蛋白塑料。
陆浩摸了摸,还不够硬,这是因为没加甲醛溶液交联蛋白分子。另外颜色太难看了,用的不是白醋,黑乎乎的一团。
看来还得改进。首先得有白醋,另外要加甲醛溶液,还得多揉凝乳,这样才更光滑。
白醋倒是好制,陆浩做了个简易蒸馏装置,把家里的醋蒸馏了一下,醋里面的水分子和乙酸分子形成共沸物一起蒸馏出来,冷凝了就是无色的白醋。就是冷凝管费点劲,找村中的铁匠打了个铜管。
甲醛比较麻烦。
甲醛可用甲醇氧化的方式,温度控制在600~700℃下,让甲醇、空气和水通过银催化剂直接氧化生成甲醛,甲醛用水吸收获取甲醛溶液。
陆浩心想这个很难,这个大宋朝也没化学工业,没什么化学品,上哪找甲醇去?
陆浩回想了一下,想起甲醇的发现非常早,最早来源于木材的干馏。1661年波义耳首先对木材进行干馏得到了一种油状物质,也就是所谓木焦油,随后在对木焦油进行提纯的过程中,波义耳发现了甲醇。由于甲醇最初来源于木材,因此甲醇又俗称为木精。
也不一定非要用甲醛,用其他醛类也不是不行,木焦油中也含有醛类组分。
陆浩找了个带盖瓦罐,放进木块,瓦罐下面烧火,开始给木块隔绝空气高温加热干馏。
第二天,瓦罐里面有一层油状物。陆浩把它倒入水里面,用水萃取木焦油里面水溶性的甲醇和醛类。然后把水蒸馏,得到甲醇和醛类的水溶液。
然后陆浩让铁匠把银子制成银丝网。把银丝网浸入甲醇溶液中放置在瓦罐中,用火烧高温加热,得到甲醛溶液。
真够费劲的。陆浩热的满头大汗。
重新把牛奶用白醋凝乳,加入甲醛溶液,反复揉制,再压成块状,得到了手掌大小的乳白色凝脂光泽的酪蛋白塑料-牛奶石。
“浩哥,你这是弄啥呢?这么好看。”老田头的两个孙子小虎和小兰跑过来。小虎有十岁,小兰只有七岁。
“能挣大钱的东西。”陆浩乐呵呵,“不要外传啊,别人知道了就不值钱了,等浩哥到汴梁给你们买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