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间的长河中,文明如同一朵朵浪花,兴起和消亡是常态,长存不灭反而是特例,长盛不衰则是遥不可及的梦。文明的诞生和消亡都不是新鲜事,有的文明如同烟花般绚丽璀璨却又一闪而逝,它们用极短的时间崛起,开拓庞大的领土、创建强大的帝国,却又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轰然崩塌,给后人徒留无限的感慨;有的文明如同一壶纯酿,在时间中沉淀,走过春夏秋冬,在兴盛时立于世间最高处,在衰落时也跌入尘土中。兴盛时因傲慢而腐朽衰落,在尘土又因谦卑而迎来新生,历经兴衰成败,却又衰而不亡。这是上天的选择?还是文明自己的选择?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历史的经验也反复证明,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安于现状,只顾着享受过去的荣誉,带来的只会是一次次的耻辱和沉沦。晋人所行奇葩荒诞、齿于俗事,终亡于五胡之乱,中原腥膻百余年,人为鱼肉;唐人享受万国来朝之吹捧虚荣,却不见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亲外族,远百姓,终至国都九陷,失燕云十六州贻害数百年;明人养士三百年年,终是“水太冷,不能下”,无事袖手谈风雅,临终‘难’死报君王,降旗倒比战旗多,又是重蹈宋晋之事。
不要让过去的辉煌成为今天的谈资和明天的祸根。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昨天的历史,应该成为今天的经验,而不是明天的负担。文明的长度,由目光的长度决定。如果只看到过去,而不看到未来,那么注定没有未来。五千年的文明,更应该有“谋千古”的长远眼光。
失去燕云十六州,中原门户大开,数百年动荡不安,到南宋时彻底沦陷;失去海洋,坚船大炮、割地赔款成为那一百年的标志,甚至再过了一百年多年依然余害犹存。若是失去太空,文明又将走向何方?文明还会有再次复兴的机会吗?
自人类诞生以来,战争、文明、科技便是一体同生、相辅相成,一旦其中的某一项缺失失衡,便是危险的时候。文明存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科技,并将科技运用到战争,而战争又反哺文明的扩张和科技的发展。文明的发展过程,是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也是战争形态发展过程。在石器时代,有石铲、石碗、石钟、石鼓等工具和乐器,也有石斧、石矛等兵器;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也是如此,青铜制和铁制的工具、乐器、兵器并存,而且兵器相对于其他东西反而更早应用新技术;自工业革命之后,文明发展速度大大提高,相应的生产工具、娱乐器物、战争武器同样也是快速发展,而武器的科技应用始终是时代的最高水平。因此文明的水平本质上是科技的水平,新的科技带来新的生产方式、娱乐方式和战争方式,而科技发展又是文明生产生活和战争过程中对自然规律本身以及利用自然规律的方法探索和积累的一种信息累积的过程,信息的可传递性和可复制性,使得科技的一点变化都将影响整个文明社会。
正是由于战争、文明、科技这三者间的这个特殊关系,使得不同文明的发展在速度上存在差异,而这种差异在时间的累积下将形成无法逾越的壁垒,而这种壁垒决定了不同文明各自的走向。也许文明本身一直在被时间筛选,造物主在不知不觉间已将规划好了它们的命运......
冷兵器时代,刀剑和盔甲作为主要战争工具,全世界绝大多数的地区和国家都可以打造出合格的刀剑和盔甲;殖民时代,战争工具慢慢地由刀剑向枪炮转变,能够批量制造合格枪炮的尚且几十个国家;到了第两次世界大战,钢铁战舰、飞机和坦克成为战争的主角,全世界却只有十几个国家能够制造;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核武器、卫星、导弹、信息化等都是高技术的聚集产物,对于文明的科技水平、工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世界真正具备生产这些武器的国家已经不超过五个,而其中的某些尖端武器,甚至只有两三个国家能够制造。
科技的发展是信息聚集积累的过程,因此文明的发展也是产业聚集和工业门类增加的过程,科技越是发达,越是需要更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更丰富的工业门类来承载科技,也只有如此才能维持科技的继续发展。因此科技越是发展,对于文明的要求也越高,社会规模、教育水平、产业资源成为文明发展的决定因素。国家规模小的文明,率先失去竞争的资格,只能成为大国产业布局的一部分。文明之间的竞争成为了有限的几个大国之间,进行制度、教育、全球产业布局等国家内力的比拼。不同文明之间的战争不再像过去一样只以武力对抗的形式展开,而是在经济、文化、军事等任何可以争夺的领域全面展开。战争的目标也不再是传统的占领领土以获取资源,而是演变成为经济秩序和产业布局的争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