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谋个美好未来(2 / 2)四合院:火红年代的文艺明星首页

现在流通的是第一代人民币,一万元相当于第二套人民币的一元,15万也就是15块钱。

即使这样,家中生活依旧可以用揭不开锅来形容。

毕竟剩下五个兄妹,包括李向荣在内,几乎都是‘拖油瓶’。

二哥李民成以前一样是当兵的,在部队的时候是13兵团的一个连长,可在入朝作战的时候,打过两次重要战役。但因为天气恶劣被冻伤了腿,还中了多出枪伤,便以伤兵的身份被送了回来,转业到军管会工作。

二哥便是在其下设立的纠察队内工作,由于腿脚不便,负责的是文职工作。

虽然每月也有工资和津贴领,但他不得不拿大部分工资来看病治伤。

即使国家有补贴,吃药治伤的钱能少花一点,但他那微薄的工资,怎么都不够看。

他也曾省吃俭用攒下工资往家拿,但兄弟姐妹们知道那钱肯定是二哥缺医少药攒下来的,所以大家一致决定不用他的钱,让他自己留着吃药看病。

三姐李秀芝学习成绩向来优异,如今在清华读书。

就算再50年代,清华也是名列前三的大学,能考上这样的学校足以证明三姐李向芝是多么优秀的存在,绝对算得上是其余五兄妹的骄傲。

52年开始,大学生才开始施行人民助学金制,现在全部是供给制,没有助学金领。这种情况下,三姐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半工半读,找了个给大户孩子当家教的工作,但终究是兼职,每月也就只有个五六万块钱的收入。

尽管自己还不够花,她也会省吃俭用,比如时常不吃晚饭等,在牙缝里省出几万块钱,拿回家给自己的弟弟妹妹花。

老四李向荣不用多说,之前一直在高中学习,剩下的五弟李成军,六妹李晓晴则都在初中就读,一个初三一个初一。

三个人都没有赚钱能力,他们的学费,几乎都是家里一起挤出来的。

除了学费,家庭的生活开支也几乎都是大哥想方设法填补的。

颤颤巍巍地支撑了这么多年,随着弟弟妹妹日渐长大,开支增多,眼看就要承受不住了。

下学期弟弟妹妹的学费,到现在还没有着落,自然也包括李向荣的......

虽然李向荣刚刚穿越过来,不仅有前身的记忆,也有感情了。

所以非常心疼这个这么多年一直摇摇欲坠、险些支撑不下去的家庭中的每个兄弟姐妹。

他的前世,也不过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公民,毕业于一个二流大学,有着份普通的行政工作。

到了而立之年,也还在领着微薄的死工资,浑浑噩噩度日,家、公司两点一线,十年如一日。

下班之后,也不过是简单的吃口饭然后躲在被窝里刷抖音、看小说。

想发展写业余爱好,旅旅游之类的,最后也都因为经济上的原因无疾而终。

他自身在大城市的开销,还有给已经上了年纪的父母治病买药的钱,就已经把他压的快喘不过气来了。

所以非常能感同身受,在这样拮据艰难的年代,五个兄弟懵懂无知的姐妹互相搀扶走到今天是有多么的难了。

其他的弟弟妹妹也是想尽办法想要一起度过眼下的难关,甚至五弟前两天还跟他主动提出他要辍学去找工作,赚钱给李向荣和六妹交学费。

但李向荣觉得,既然自己穿越过来的身份是为人兄长,那就得干点兄长该干的事儿,总不能让弟弟初中就辍学供他读书......

于是便决定他退学去找工作。

好歹他也算是高中文凭了,在这个年代算是人中龙凤了,怎么也够用了。

现在就出去工作,能找到不错的工作,有一份比较可观的工作。

这样大哥和其他兄妹也都能轻松一点,弟弟妹妹的学费也能有着落。

怎么着都算是好事儿。

除了这些,李向荣还是有自己的打算的。

作为‘过来人’,他知道在明年,也就是52年教育政策将会有所改革,考大学不再需要通过各个大学内招,而是会全国统一高考。

各地区统一命题,制定统一的答案和评分标准,然后各校以最后的成绩来录取。

最主要的是,第一次全国统一高考的录取率几乎百分之百。

新华夏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人才凋零,急需用大量的高层次人才,招生数量又多,所以参加第一届全国高考高考的4万多人中,除了留下两千多人做正治辅导员以外,基本上全部升学了。

所以李向荣一点不急,如果他想上大学,明年再考也是能上的,不过是一张准考证的事儿,甚至都不需要是高中应届生,所以这个高中念不念完,影响不大。

而且到时候国家也会给大学生发奖学金了,日子肯定比现在好过不少,所以不急于这一时。

前世的李向荣碌碌无为,既然重活一世,而且还生在了这么一个充满生机的火红年代,总该在历史的洪流中,试着为自己谋一个美好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