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章 晋王之志(1 / 2)风落云飞战九州首页

何为天下?上顶苍天,百年不变,下接黄土,人潮人往。华夏之板块,北至营周,南达岭南,东接越州,西达剑南。自太祖皇帝厉兵秣马,率兵征战四方,历经数十载,统一华夏各地势力,定都洛阳,国号大梁。京城洛阳四方四正,分为外城、皇城、宫城三重城垣。外城城垣的四面共开辟有八座城门。城内街道纵横相交,宽窄相配,由街道分割成众多的里坊,形成棋盘式的城市布局。都城建筑群最为壮丽者是皇城和宫城,建筑造型宏伟壮丽,庭院明朗开阔,象征政权至高无上。象征着这天下至高无上的权力,和那些站在权力顶端的人们。

朝廷最开始设立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处于首要地位,三省分工制衡,共同组成最高政权机关。三省长官共为当朝丞相,丞相集体在设于门下省的政事堂议事;三省职权合并在一起才构成完整的宰相权力,后为便于管理,当今天子又将三省合一,统称为中书省。三省之下有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皆是掌管具体事务的部门,称为“三省六部制”。六部分掌全国各种行政事务,其办事处称为“都堂”,长官为尚书,副手为侍郎。秉承六部政令加以贯彻执行的事务机构还有九寺五监(九寺: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和太府寺;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和都水监),它们也是重要中央行政机构。

除朝廷外就是整个王朝重要的亲王和藩镇势力,有九大经略使,九大经略使分布在边疆一带,重点目标是维持周围藩国的安定,这九大经略使分别为:范阳经略使治所在幽州,统管营州至幽州一带军务,即燕山以南,东北一带;河东经略使治所在太原,统管大同至太原一带军务,即黄河以东、阴山以南;河西经略使治所在凉州,统管凉州一带军务,负责河西走廊一带;朔方经略使治所在灵州,统管灵州一带军务,即河套一带;安西经略使治所在龟兹城,统管西域一带军务,即西北一带;剑南经略使治所在益州,统管益州一带军务,即西南川蜀一带;陇右经略使治所在鄯州,负责陇山以西一带;岭南经略使治所在广州,统管长江以南一带军务;北庭经略使治所在庭州,统管庭州一带军务,与安西一同负责西北一带。

五大亲王则在内地一带,分别为晋王、蜀王、岐王、梁王、吴王。为保障皇室对戍边部队的控制,五大经略使分别由五大亲王兼任,晋王统理兼任河东经略使,并协管营州至幽州一带;岐王兼任陇右经略使;蜀王管理兼任剑南经略使;梁王兼任河西经略使;吴王兼任岭南经略使。其余地区仍以州为划分,不论是否在经略使管理区域,皆由朝廷指派刺史管理州内事务。为保证亲王的绝对统治,中央在所属地区指派文官来管理官吏,又称采访使,定期对三省的管理者进行汇报。帝都设置神策军,也就是禁军,由宦官管理。

繁杂的政治架构在王朝统治者的安排下井然有序地运行,使得整个王朝能稳步前行。京都乃至天下的子民能平安稳定地生活。这种制衡之术牵制着所有藩王、经略使、文城、宦官。天下尽在王朝最高统治者天子的掌控之中。但暗流涌动,繁华的盛事让所有王朝的统治阶级悠然自得,但殊不知外面的力量暗流涌动........一场阴谋和斗争已悄然来临。

晋王李承梁,当今天子之二子,年幼聪慧,也是天子最为看重皇子之一。其母郭贵妃,为河东郭氏长女,精明干练,对晋王教导历来严厉,在李承梁年幼期,请翰林院诸官为其师,传道授业,另请当今天下龙虎山张同义传其武功。李承梁自幼便能文能武,早些年随范阳经略使王勇一起出征契丹,在这种良好的熏陶下,李承梁虽为皇室,身上却无骄横之气,心胸开阔,目光甚远,在李承梁二十之时,前往封地,天子特许李承梁可以自设文馆,招贤纳士。现李承梁已近四十,沉淀数年,文韬武略大成,功夫也已臻化境。

李承梁此时已返回太原,在府邸书房内,李承梁看着窗外阴沉不定的天空,心中思绪万千:父皇,当今天下群雄并起,您还沉浸在昔日的辉煌,看不清这京都外的杀气。藩王、经略使、文臣、宦官,这些势力如果能平衡住尚且无碍,但一旦失去平衡将不堪设想。外部契丹、吐蕃已然崛起,靠的正是弱肉强食,父皇,当今天下您还能掌控得住吗?如果不更新血液,帝国如何前进,如果不重立规则,天下如何长安!太子羸弱,必会被文臣、宦官把持,我这番决定也是想让国强民富,让帝国能千秋万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