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章 德国民族复兴的功臣(一)(1 / 2)火车铁路拖出来的故事首页

火车头:德国第一条铁路通车

1839年,德国第一条蒸汽机车专用的铁路通车,这条铁路由莱比锡连接德累斯顿,全长120公里;这两座城市因为拿破仑的两次战役声名鹊起。

1813年8月15日,德累斯顿战役开始,拿破仑率领20万法军击败了23.5万反法同盟军,这是他第六次,也是人生中最后一次击败了反法同盟军队;两个月后,莱比锡战役开始,拿破仑以18万人与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及其他各国30万联军在莱比锡苦战,最后败阵;此战之后,拿破仑被流放到地中海上的一个小岛上。

这座城市摆脱法国统治16后,诞生了德国第一条蒸汽机车铁路。

莱比锡大会战,是决定德意志民族独立的关键战役,这次,莱比锡铁路也成为了德国统一的开端,这条铁路的诞生,给处于四分五裂的德国一个羊群效应,此后,德国铁路开始飞速发展,内部交通联系开始紧密,德国开始出现统一的曙光。

第一节车厢:德意志梦想

德国人的梦想是恢复自己的荣耀,他们的祖先的确有值得炫耀的历史。

大约70万年前,德国境内便有人类的踪迹,但是,早期历史一直没有文献记载,原因也简单,他们是日耳曼蛮族,这跟中国古代的狄戎、匈奴差不多,根本没有文字。

公元前约1世纪,在多瑙河和莱茵河流域有许多日耳曼部落,这时候,强大的罗马军团横扫整个欧洲,在罗马征服英国时,也征服了德国境内的日耳曼部落;当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日耳曼部落对罗马人的反抗一直就没有停止过。

公元9年9月9日,这是一个中国人看来非常吉利的数字,但是,这是令罗马人不寒而栗的日子,这一天,日耳曼人在条顿森林伏击了强大的罗马军团。

条顿森林位于德国西北部的利伯郡,这个地名一直保留至今,条顿森林是一块高地,地势起伏很大,不少地段道路在峡谷中穿行,这里有高大茂密的橡树林,灌木很少,人马可以在林中穿行无阻,是一个军队设伏的好地方。此战,日耳曼人全歼了罗马帝国3个军团,屠杀了3万罗马精锐,从此,罗马人不敢再踏入侵莱茵河畔半步。

这是日耳曼人在历史上的第一次露脸,也被德国皇帝威廉称之为德国真正的开国之战。

公元476年,日耳曼人做了第二件历史大事,联合部分罗马人灭掉了西罗马帝国,建立了延续了几个世纪的法兰克王国。

公元742年4月2日,一位叫查理的日耳曼人出生了,是中国熟悉的陌生人,因为扑克牌里的红桃K就是他。查理大帝即位后,建立了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帝国,在查理曼大帝的统治下,国家版图拓展到了今天法国和德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史称“查理曼帝国”。这个国家地域非常庞大,但是,除了信仰勉强统一外,文化和经济都是各自为政,基本上是地方割据,帝国在查理曼大帝死后陷入一片混战。公元843年,中国已经进入了唐朝暮年时期,查理曼大帝的三个孙子吵着分家产,庞大的法兰克王国被分成了三部分,西边部分位于莱茵河左岸,以法语为主,叫西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法国的基础;东边部分位于莱茵河右岸,以德语为主,叫做东法兰克王国,成为后来的德意志王国的基础,也是未来的神圣罗马帝国,就是今天德国的雏形;中法兰克王国北起北海,沿莱茵河向南,包括罗讷河,一直到意大利;中法兰克的北部,成了德国和法国一直打架的地方,南部则是今天意大利的雏形。

公元919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当选为东法兰克的国王,建立了萨克森王朝,正式创立德意志王国。萨克森王朝的领土包括今荷兰、德国西部、瑞士和奥地利,是严格意义的德意志历史开端。公元962年,中国的宋朝刚建立2年,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在罗马被教皇授予皇帝的称号,成为罗马的监护人、皇帝和罗马天主教的最高统治者。公元1157年,德意志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

这就是“德意志第一帝国”。

这个帝国志大“财”疏,打算统一欧洲,但是,几场仗下来,国库的钱就被花光,战争严重消耗了帝国的实力,最终,中央权力衰落,皇帝没有了实权,帝国成了各公国联盟的象征,这情形跟中国东周后期的周天子差不多。

统一欧洲不成,德意志自己先分裂了,此后,德意志各个邦国在分裂中度过了400多年。

公元1618年,由于宗教变革,德意志各国分成新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天主教要求维持现状,新教主张宗教改革,双方的矛盾不断激化,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们在德意志土地上大打出手,这一打就是30年,成了欧洲历史上第一次全欧大战。

这场战争让法国取得了欧洲霸权,德国成为了最大受害者:德意志彻底衰落了。

战争结束后,德意志仍然是一个四分五裂、残破不堪、诸侯林立的名义上的“国家”。在德意志境内,当时共有360个独立的邦国和1500个半独立的领地,绝大部分邦国版图都很小,很多邦国也就是20多平方公里,比中国的一个普通乡镇还要小,这时候,普鲁士诞生了。

普鲁士是现代德国的缔造者,历史从不缺少尴尬:这块德国的诞生地现在不属于德国,而是位于立陶宛和俄罗斯。

普鲁士王国诞生后,周边邻居是瑞典、俄国、奥地利、法国,这四个国家是当时的强国,都对普鲁士虎视眈眈;作为一个家底薄的小国,普鲁士被列强戏称为“铁罐堆中的一只陶罐”,国家面临着随时灭亡的危险。遭受强邻环视还不是最惨的事情,最惨是普鲁士的地理环境。普鲁士位于北德平原上,这个大平原最高点海拔178米,平均海拔才50米,而且是一片盐碱地,遍布沙质低地和沼泽,土壤十分贫瘠,跟肥沃的法兰西平原、东欧平原相比,这里就是不毛之地。普鲁士北边虽然邻海,但是,地势低,没有天然海港,航海业受到了限制,这跟西班牙、法国的黄金海岸相比,这里只能叫滩涂。普鲁士缺乏人工和天然防御地形,所以,无法进行防御战,因此,面对战争风险时,普鲁士只能采取主动进攻,这也是两次世界大战德国都主动出击的战略基因。

普鲁士周围有强邻,失去了天时;没有天险可守,失去了地利,所以,普鲁士唯一可以倚靠的就只能是人和,这可能也是德国人一直很团结的原因。

公元1712年,一位牛人在柏林出生了,他就是腓特烈二世,史称“腓特烈大帝”,他的祖父是普鲁士开国君主。腓特烈大帝一生战功赫赫,获得军事史上不朽英名,赢得了“大帝”的称号,更获得了“军事天才”的个人荣誉,在他的东征西讨下,普鲁士终于与奥地利、法国、英国和俄国一起成为了欧洲五巨头。

历史终究是无情的,腓特烈二世去世仅20年,法国拿破仑崛起,普鲁士在战争中一败涂地。

1806年秋,在第四次反法同盟战役中,普鲁士率先对法国开战,法军在耶拿和奥尔斯塔特同时横扫普军,普军几乎全军覆没。1806年10月27日,拿破仑率领法军进驻柏林,以征服者身份通过曾经象征普鲁士胜利的勃兰登堡门,勃兰登堡门上的胜利女神雕像被拆下,作为战利品运回了巴黎;此战之后,普鲁士被迫割让了大片国土,支付了1.5亿法郎的战争赔款;不仅如此,还被强制裁军,军队人数不能超过4.5万人,普鲁士人到了绝望的时刻。

不过,德意志经过拿破仑这一顿狂揍,还是有点收获,那就是德意志诸侯国由300多个骤降到了39个,缩水近90%,这为今后德意志统一打下了基础。

面对任人宰割的大分裂时代,心灵成为了德国人唯一的避难所。

康德曾经发出感叹,“世上最奇妙的是我头上灿烂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准则”,没办法,此时德国在现实中根本没有空间,德国只能在星空和心灵中寻找空间,这段时期,德国在科学、文学界异军突起,产生了一大批如莱布尼茨、高斯、歌德、席勒、贝多芬、黑格尔那样的科学家、哲学家、钢琴家和文学家。正是德国丰富的哲学土壤,这个时期诞生了被***称为“千古第一思想家”的马克思。在精神和文化的战场上取得了光荣与梦想,抚慰了一个民族因为落后与被人欺凌而严重受损的自尊心。德国诗人海涅在诗中悲怆地说“陆地属于法国人和俄国人,海洋属于英国人,只有在梦想的空中王国里,德意志人的威力才是无可争辩的。”

梦想,有总比没有强,有梦想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希望,此时,一位大人物出场了,他就是德国统一的灵魂人物:弗里德里希?李斯特。

1789年,李斯特出生于德国南部的符腾堡州一小镇的鞋匠家庭,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年份,也是德国四分五裂的年代。

1806年8月,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被拿破仑强行解散:弗朗茨二世退位,各邦宣布独立,神圣罗马帝国正式灭亡,德意志就这样散伙了,这一年,李斯特高中毕业了,参加了符腾堡邦的公务员考试,考试成绩还不错,成为了一名公务员,担任政府会计监察官。

在这期间,李斯特受到了美国亚历山大?汉密尔顿的经济学影响。汉密尔顿是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之一,也是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他认为国家应该扶持制造业,所以,李斯特也要求国家干预经济。此前,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写了一本书,叫做《国富论》,他认为市场就是要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这就是古典经济学。李斯特读完《国富论》后,把亚当?斯密骂得一文不值,认为亚当?斯密全是在放屁!李斯特提出了自己的经济理论:经济就是要政府干预。

政府干预经济,首先需要有能力干预,所以,需要一个非常强势的政府,干预的目的就是为了国家经济,这就使得他的经济学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李斯特认为,国家应该在经济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包括国家主导的工业化,建立国家贸易保护。这套理论,对马克思的影响也极大,马克思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批判后继承。李斯特的梦想就是要建立一个强大的德意志,不但提出了奋斗目标,而且还给出了实现目标的具体药方。

最主要的药方,也是德国强大的基础——德意志国家统一。

李斯特认为,分裂是德意志民族衰败的主要原因,他对欧洲各国的历史进行了比较分析:13世纪的意大利是工商业最发达的国家,16世纪德意志北部的汉萨同盟也是富甲一方,但是,现在他们都彻底衰弱了,这都是因为国家没有统一造成的!一个民族如果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其经济一定会陷于衰落的境地。只有实现统一,德意志民族才能成为正常的国家,因为地大、物博和人口众多才是强国的基本条件,也是文化发展、物质发展和政权巩固的基本条件。

怎样实现德国统一呢?李斯特提出,首先就是废除内部关税,实行国家关税。

李斯特提议成立包括整个中欧在内的德意志关税同盟。由于各邦国内部关税的存在,严重阻碍了贸易的发展。李斯特代表德国所有地区的五千多名商人和工厂主,起草了《致德意志联邦议会请愿书》,在请愿书中,他要求在德国内部废除各种关税,并对邻近国家实行全德关税制度。在李斯特的倡议下,普鲁士开始牵头废除德意志联邦内部关税。

除了废除关税,为了让德意志连接在一起,必须建成全德意志交通网。

19世纪初,德意志想要利用交通连接在一起,有两种选择,一个是公路,一个水路,而两者费用相比,水路要廉价得多,所以,法国就有发达的运河体系。对水运而言,德国境内倒是有大量可供航行的河流,水运也成为早期德国内陆运输的主要方式,但是,德国河流大多呈南北走向,只能满足南北交通,缺乏天然的东西交通要道,德国水运还有一个更致命的缺点:法国大部是海洋性气候,河流可以四季通衢,而德国是大陆性气候,加上所处纬度高,河流的结冰期长,导致通航时间短。

火车诞生后,解决德意志交通有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修铁路。

李斯特指出,只要德国建成了发达的铁路网,就能让四分五裂的城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关税同盟要充分发挥作用,也要赖于全德铁路网的建立。铁路系统和关税同盟是连体的双胞胎,它们互相支持,没有关税同盟,就绝不可能建立德国的铁路系统,更谈不到它的实施了。反过来,只有依靠铁路系统,德意志人的经济才有可能跃升为全民族的经济,经济飞跃后,铁路系统的全部作用才得以发挥。

他最后得出结论:铁路系统建成后,不仅能提高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还能提升德意志民族的精神与政治力量。他还认为,铁路还能让德军发挥机动效果,让没有天险的德国争取到战场的主动权。

后面的几个药方分别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确立自由民主的宪政制度;提升民族的文化和道德水平,革除社会弊端;开拓海外殖民地,这些,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李斯特的经济理论一提出,立即引起了世界的轰动。1817年,年仅28岁的李斯特被德国著名的蒂宾根大学聘为政治经济学教授。

1819年,为了实现自己统一梦想的李斯特,得罪了既得利益集团,原因是他代表德国商人和工厂主起草了请愿书,要求废除邦国之间的关卡。

李斯特的想法挺好,但是,很多人认为他想得美。

当时德意志各邦国很多人都指望关卡税吃饭,而且,李斯特鼓吹德意志统一,也就是意味着各邦国的君主将下台,这样不可避免的被某些人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1820年,李斯特被开除政府公职,最后连蒂宾根大学教授的职务也丢了。德国工商界见李斯特为了他们的利益而丢了饭碗,感觉非常过意不去,就让他主持德国工商同盟工作,李斯特也因此而名声大噪,被家乡人民选举为了符腾堡邦议会议员,但是,李斯特认为德国统一必须“确立自由民主的宪政制度”,他在担任州议员期间,提出了激进的民主改革主张,这下符腾堡邦也翻脸了。

1820年,李斯特被以“煽动闹事,阴谋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判处10个月监禁。当然,法院还没有宣判,李斯特就脚底抹油——溜了。随后,李斯特像个孤魂野鬼,开始在欧洲各国流浪,考察各国工业革命情况。1824年4月,李斯特到了英国,考察了斯蒂芬森正在修建的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他开始考虑为德国规划铁路。

1824年,在外面流浪4年后,李斯特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他决定回国。

他思念祖国,祖国也在等待他。李斯特回国后的第一时间就被抓起来,扔进了监狱。监狱可以限制李斯特的人身自由,但是,禁锢不了他忧国忧民的思想。在监狱里,他根据自己对英国铁路的考察,写出了一份德国铁路修建计划,为德国勾画出了一份宏伟蓝图,他设想了汉堡、柏林、莱比锡、纽伦堡等多个重要铁路枢以,还有东西、南北走向几条铁路干线,如以纽伦堡为枢纽建成三条南北大干线:西北线,从纽伦堡经法兰克福、科隆一直到比利时、法国、荷兰各港口;正北线,从纽伦堡经科堡、汉诺威到不来梅和汉堡;东北线,从纽伦堡经霍夫、柏林到什切青和旦泽。他认为最佳走向是从法兰克福到卡塞尔,经爱森纳、哥达、爱尔福特、魏玛到哈雷和莱比锡,这条干线铁路可以同中西部的南北铁路走向连接,形成网络效应;这份蓝图后来就成为了德国铁路的规划图。

李斯特的铁路规划突破了邦国边界线,着眼于整个德意志地区,为德国的统一大局服务,但是,各邦国政府不愿意统一,李斯特出狱后,政府为了摆脱这个危险分子,同意他移居美国。

李斯特在美国期间,购买了一些土地,开始经营农场,并开办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煤矿。1825年,李斯特在宾夕法尼亚的德文报刊任主编,在宾夕法尼亚工业促进协会会刊发表文章,后来这些文章汇集成书出版,这就是有名的《美国政治经济学大纲》。在美国期间,李斯特还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1828年,他支持了美国总统候选人安德鲁?杰克逊,而杰克逊在这年的大选中赢得了总统宝座。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李斯特还是日夜挂念自己的祖国。1830年,李斯特加入美国国籍。1832年,已经连任美国总统的杰克逊为了答谢李斯特对他的支持,询问他需要什么样的回报。李斯特回答,他心系德国,想回德国工作,而且指定要去萨克森公国。

杰克逊总统大笔一挥,任命他为美国驻莱比锡公使。

莱比锡属于萨克森公国,德意志历史之源正是萨克森王朝,这个公国地处普鲁士和奥地利之间,属于中等大小的国家,拥有丰富的矿业资源,尤其是银矿和锡矿,所以,采矿业非常发达。李斯特选择这个国家的主要原因,这里有德意志最发达的马拉铁路网,李斯特想将其改造为蒸汽机车铁路。

1832年,李斯特回到了阔别7年的祖国,成功地说服了萨克森政府,修建了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萨克森政府的目的是指望这条铁路能促进矿业的发展,增加税收,赚点钱,守住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而李斯特则是有宏伟的铁路计划,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是他构想的德国铁路网的一部分,这条铁路将成为德国铁路大动脉之源。

这段时间,应该李斯特最快乐的时光,因为铁路蓝图在实现的同时,关税同盟也得到了突破。

面对民族解放和崛起的诱惑,刻板的德国人开始接受李斯特的理论,他的关税同盟主张获得了普鲁士统治阶层的认同。1834年1月1日,在普鲁士领导下,德国关税同盟宣告成立。这个同盟将德意志18个邦国、75%的土地和2300万居民统一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实现了进出口税和过境税的统一。

关税同盟诞生后,铁路迎来了利好。

一方面,铁路如果局限于狭小的国家,不太可能有利润丰厚,铁路越长,盈利才能越强,作用才能发挥越大,关税同盟能扫清这个障碍;另一方面,也只有进行了关税同盟,才能实现铁路一票制,才能方便乘客长途旅行,才能吸引人乘坐火车。

关税同盟促进了铁路的发展。

1835年7月7日,全长6.1公里的纽伦堡——菲尔特铁路开通,这是德国的第一条铁路,是一条马车和蒸汽机车混跑的铁路,蒸汽机车由英国司机驾驶。德国第一条铁路比较特殊,其他发达国家第一条铁路基本上是货运,主要是拖矿,但是,德国这条铁路是客运铁路,据说,铁路开通六个月后,还没有运输过货物,只有两桶啤酒按乘客票价被运送,但是,这条短线路方便了犹太商人:他们白天在符腾堡工作,由于古老的习俗,晚上不能在那里过夜,所以,就通过这条铁路上下班,两年之后,这条铁路才开始用来运输一些货物。

尽管是机车和马车混跑的铁路,但是,德国铁路终究诞生了。

混跑铁路不是李斯特的初衷,他心中的铁路是蒸汽机车拉着几十节车厢驰骋整个德意志。1835年,为了修建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李斯特获得了莱比锡当地商人的支持,筹集到了21万英镑的资金,铁路工程正式启动。李斯特是优秀的经济学家,却是一位蹩脚的资本家,在铁路开工建设后,他就被别人排挤出去了,4年后,这条铁路通车,已经跟李斯特没有半点关系。

1839年,德国全长120公里的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正式通车,通车的当天,两台火车头牵引着15节车厢,其中一台火车头叫“罗伯特?斯蒂芬森”,这台机车就是“铁路机车之父”的儿子罗伯特?斯蒂芬森制造。德累斯顿因为这条的铁路,发展成为了德国重要的铁路枢纽,这座城市也因交通便利,成为了德国工业和军工业生产重要基地。

李斯特被排挤出莱比锡—德累斯顿铁路后,开始走霉运。

1837年,美国银行危机爆发,李斯特在美国的矿山破产了,生活陷入困境,尽管他不断努力,在祖国仍然找不到一份固定职业;屋漏偏逢连夜雨,李斯特又遭到德意志政府的监视,受到再次监禁的威胁,李斯特被迫流亡法国。此时,法国的内阁总理是梯也尔,梯也尔非常欣赏李斯特的才华,想邀请他担任铁路建设和贸易政策方面的要职。

研究铁路与贸易,这是李斯特梦寐以求的工作,但是,德法是死敌,民族的气节和自己的梦想,李斯特放弃了梦想。

后来,俄国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俄国财政部长想聘请他在政府中担任要职,推行俄国国民体系,李斯特认为俄国实行的是沙皇专制制度,而自己心中是自由民主宪政,饭碗和骨气,李斯特选择了骨气!

最后,穷愁潦倒的李斯特只好给报社撰稿,靠微薄的稿费来养家糊口。

1841年,李斯特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问世,这部书一出版,就被抢售一空,数月之内连续发行了3版。这一年,李斯特被委任为《莱茵报》主编,但是,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未能成行。不过,对于历史来说,也不遗憾,因为卡尔?马克思接任了这一职务。

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英国面对低价进口的粮食竞争,不再保护农民,这对力主贸易保护主义的李斯特是一个打击。随后,李斯特提出建立英德联盟。对于这个呼吁,两国根本没有理睬;李斯特还想参与德国关税同盟工作,就更没有被答应。

李斯特被德国资产阶级无情抛弃了,随后,又被德国御用文人污蔑,他变得一蹶不振,加上疾病缠身和生活困顿,看不到自己任何前途,他陷入了绝望。

1846年11月30日,忧国忧民的李斯特在一个小镇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57岁的生命。

李斯特走了,但是,德国铁路在大踏步走来,德国铁路人才辈出,影响力比较大的是哈尔科特。

哈尔科特是德国第一家机械制造厂建立者,19世纪初,他在幽静的鲁尔山谷找到一座被遗弃的城堡,建起了一座工厂,立志要成为“德国的瓦特”,然而,他的理想在德国实施起来非常困难:产品在国内倒是有一定市场,但是,各地之间的交通实在是太糟糕了,这给工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苦心经营了16年后,不得不停产。

为改善德国交通状况,他决定涉足铁路事业。

1825年的3月,哈尔科特在赫尔曼杂志上介绍了英国斯托克顿—达林顿铁路的情况,强调德国同胞们应该及时行动起来建设自己的铁路网。1828年,他建立了德国第一家股份制铁路公司,这家公司在鲁尔地区修建了一条窄轨铁路,用马来牵引;1833年,哈尔科特向威斯特伐利亚省议会提议修建一条连接利珀河与威悉河的铁路。

李斯特有梦想,但是,哈尔科特更注重实干,更多的哈尔科特们投身德国铁路建设,引爆了德国铁路建设的狂潮。

德国铁路诞生后,短短5年时间,铁路里程便增长到470公里,再过10年已经达到5822公里,此后20年都以“十年翻倍”的速度增长,运货量也达到每公里40亿吨,即便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德国修铁路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修铁路需要钢铁,炼钢需要煤炭,于是在铁路的需求下,德国钢铁、煤炭和机械制造出现爆发式增长,有各种厂矿近400家。

1838年,普鲁士制定了《铁路法》,鼓励铁路的建设;1843年,普鲁士创办了普鲁士铁路基金,专门为铁路建设筹措资金。从1837年到1847年,全德的铁路投资从2100万马克,猛增到了4.54亿马克,增长了惊人的21.5倍。于是,德国的资本也快速集中起来,形成一系列巨无霸企业,出现了一批资本寡头。铁路修成以后,德国商品贸易更加频繁,于是,纺织、零售、餐饮等产业也繁荣起来,铁路让德意志各邦国联系更紧密了。

普鲁士扛起了德国修铁路的大旗,也接过了德国统一的重任。

在德意志的国家中,当时的老大还是奥地利,因为他们一直代表当年的“神圣罗马帝国”,老大只能有一个,所以,普鲁士肯定会与奥地利发生矛盾,这就是下面的普奥战争。

第二节车厢:铁路与战争的始祖

1861年,普鲁士的威廉亲王正式登基,他就是威廉一世。

威廉一世全名叫威廉·腓特烈·路德维希,1797年生于普鲁士首都柏林,是普鲁士国王的第二子,其父亲没有想到他会即位,所以,没有让他接受正规的王室教育,而且对他进行普鲁士传统的军事训练,10岁参加军队,17岁就以上尉军衔参加反拿破仑战争,在战斗中,他表现出色,上司在他的服役报告中称他是一名勇敢的士兵,1825年,获中将军衔,担任普鲁士近卫军团的司令官。

长期军旅生涯让威廉一世深刻认识到军事力量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上台后的第一件大事就决定扩充军备,要将常备军的数量从14万提高到21.3万人,地方自卫队由4万人增加到6.3万人,服兵役时限由三年减至两年。

想扩军不仅仅是要决心,而且要钱。

扩军计划需要950万银币的开支,而普鲁士刚经历了1857年以来的经济危机,不仅议员们害怕扩军会危及经济,连政府官员对这个扩军法案也不热心,支持威廉一世的只有军人。

在议会的坚决反对下,扩军计划没有获得通过,威廉一世一登基就与议会结下了梁子,更严重的还在后面。1861年12月,普鲁士议会大选,自由派大获全胜,获得了全部199个席位中的141席,保守派仅得到可怜的4个席位,另外还有54席为天主教联盟获得;威廉一世一怒之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重新选举的结果,对于威廉一世来说,更糟糕:自由派的席位进一步增加,几乎独霸议会。

在连续挫折之下,威廉一世心灰意冷,决定不干了,他打算退位,连退位诏书也草拟好了,在这个时候,他想到了俾斯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