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一个时辰之后,应天神策门口,两个一身粗布直裰了老汉晃晃悠悠的在街上走着,看起来就是两个屡试不中的老秀才。
这老两位,就是微服私访的朱元璋和贴着胡子的马吉祥。
刚从皇宫溜出来的时候,老街溜子朱元璋还是一脸轻松的表情,越往前走,他的表情越凝重。
原因很简单,整个应天府的街道两边,全是拖儿带女,衣衫褴褛的灾民。
朱元璋眉头紧皱,说道:“朕的子民竟落得如此境地,那些官员都干什么吃的!”
这时,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跑过来,拽着朱元璋的衣角,可怜巴巴地说:“爷爷,我饿。”
朱元璋抬头看了看,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站在几步之外,眼睛死死的盯着这个孩子,脸上挂着想上前却又不敢的犹豫神情。
朱元璋蹲下身子,从怀里摸出了两个大钱,把孩子的手拉到身前,将这两个大钱放在他的手心,“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啊?”
看到朱元璋给孩子施舍了两个大钱,那个妇女也顾不上羞怯了,上前一步拉着孩子的手就跪在朱元璋面前,一只手按着孩子的后背,一只手撑在地上,不断的给朱元璋磕着头。
“谢谢老爷,虎子,快谢谢老爷。”
街上很多灾民都看到了这一幕,他们拄着木棍,端着破碗,或者伸出脏兮兮的手:“老爷,可怜可怜吧,我已经好几天没吃过东西了,赏一点吧。”
朱元璋看到这些灾民,脸上的表情越来越凝重,他扭头瞅了一眼马吉祥,马吉祥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个钱包,将里面的铜钱取出来,一枚枚的分发到灾民的手里。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啊?”朱元璋阴沉着脸,看着这些灾民问道。
“谢谢老爷,俺们是从溧水县来的!”一个老态龙钟的灾民接过马吉祥手里的铜钱,颤颤巍巍的回答着。
“溧水?”朱元璋回忆了一下,“我记得溧水县衙外就有粥厂啊,听说朝廷前几天还送了一批粮食过去。”
还是那个跟朱元璋搭话的老头,听到朱元璋的问题,鼓起勇气回答道。
“老爷,您是不知道啊,俺们溧水的粥厂施的粥,那一口百十斤的大锅里面连半斤米都没有,稀的跟水一样,喝着那样的稀粥不顶事儿啊,好些个平日里身体不好的都饿死了。”
“是呀是呀,每天只有两顿,每顿就一锅,去晚了根本抢不到啊!”
旁边有一些女性灾民开始抽抽搭搭的啜泣着。
“抢到又能怎么样?抢到也不顶饱,俺们村好几口子人都饿死了。”
灾民们七嘴八舌的话,让朱元璋的脸色越来越难看,“那你们就没有跟官府说,就没有敲那登闻鼓?”
“老爷啊,一看你就是没吃过官府亏的人呦,”
另一个看起来年轻一些的灾民,接过马吉祥手中的钱,小心翼翼的揣在怀里,接过朱元璋的话。
“我们这些百姓,从小就知道,‘相打常取弱,至死不入县’,哪里敢去惊扰县里的太爷呦,只要敲响那登闻鼓,上来先打二十杀威棒,这二十杀威棒打下来,还能有个活命?”
听到这个人的话,朱元璋不禁抬眼多看了他一眼,他刚才说的那两句话,是唐朝诗人王梵志的一首打油诗,全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