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骞点头致谢,随即转身向队伍挥手示意,让他们跟随自己前行。在牧民的带领下,他们穿过了几座帐篷,来到了一个较为宽敞的空地。
空地上,几位身着华丽服饰的大月氏贵族正在商议着什么,看到张骞一行人的到来,他们纷纷停下了谈话。
在得知是大汉使者后,便将其带入了王庭之中,在灯火辉煌的大月氏王庭内,张骞正满怀期待地向大月氏国王阐述着与汉朝结盟的构想,希望两国能携手共抗匈奴的威胁。
然而,大月氏国王的神色却显得复杂而深沉,他的眼神中既有对张骞诚恳言辞的倾听,也透露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记忆。
“陛下,我大汉与贵国虽远隔万里,但面对共同的敌人——匈奴,我们有着共同的利益与责任。”
张骞的声音坚定而有力,试图打动大月氏国王的心。
“若我们两国能结盟,定能形成强大的合力,彻底驱逐匈奴的侵扰,为两国人民带来长久的和平与安宁。”
然而,大月氏国王并未立即给出明确的回应。他轻轻摩挲着手中的玉杯,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
“张骞使者,你所言极是,匈奴之患,确是我大月氏的心头之患。”
他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几分沉重,
“但贵国或许不知,我大月氏在遭受匈奴重创后,不得不西迁至此,这一路上,我们与匈奴之间,已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是某种程度上的结盟。”
说到这里,大月氏国王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斟酌接下来的言辞。
“因此,对于与汉朝的结盟,我虽心存向往,却也不得不持谨慎态度。毕竟,这关乎到我大月氏的未来与命运,容不得半点马虎。”
张骞闻言,心中虽有失望,却也理解大月氏国王的顾虑。
他深知,要打破旧有的格局,建立新的联盟,绝非易事。于是,他更加诚恳地表示:
“陛下所虑,张骞亦能体会。但请陛下相信,大汉与贵国结盟之心,绝非空穴来风。我们愿意以最大的诚意,与贵国共同商讨对策,寻找最佳的合作方式。同时,我们也相信,只有彻底驱逐匈奴,才能确保两国乃至整个西域的和平与稳定。”
大月氏国王听后,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
“张骞使者,你的诚意我已感受到。此事关系重大,我需要与我的臣子们商议后再做决定。但请放心,我大月氏定会慎重考虑你的提议,并尽快给你答复。”
就这样,张骞与大月氏国王的会谈暂时告一段落。虽然未能立即达成结盟的共识,但张骞相信,只要双方保持沟通与交流,总有一天能够找到共同对抗匈奴、实现和平共处的道路。
但现实很快给他浇了一盆冷水。
张骞站在大月氏王庭之中,面对着国王那看似温和却透露着无奈神情的面容,心中不禁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感。
他仔细聆听着国王的每一个字,那些话语如同冰冷的雨滴,一点一滴地浇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之火。
“尊敬的张骞使者,”
大月氏国王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歉意,
“我深知您远道而来,承载着大汉的厚望与期待。然而,对于您所提及的联合对抗匈奴之事,我恐怕无法立即应允。”
国王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击中了张骞的心房。他强忍住内心的失望与不甘,目光坚定地望着国王,试图从对方的眼神中寻找一丝转机。
但遗憾的是,国王的眼神中只有坦诚与无奈,没有丝毫的动摇。
“我理解您的难处,”
张骞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
“但请允许我再次说明,匈奴的威胁不仅仅针对我们汉朝,也同样威胁着大月氏以及整个西域的安宁。如果我们能够携手合作,定能共同抵御外侮,确保这片土地的和平与繁荣。”
然而,国王却轻轻摇了摇头,叹息道:
“张骞使者,您的话句句在理,我也深知匈奴的残暴与威胁。但大月氏历经战乱,国力尚未恢复,百姓渴望的是安宁与休养生息。此时若再卷入战争,恐怕只会让这片土地再次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
听到这里,张骞的心彻底沉了下去。他明白,无论自己如何劝说,都无法改变大月氏国王的决定。
这份失望如同沉重的铅块,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来。但他也清楚,自己不能在这里停留太久,必须尽快将这个消息带回汉朝,让朝廷了解当前的局势。
于是,张骞深吸一口气,强忍住心中的失落与不甘,向大月氏国王行了一礼,道:
“陛下所言极是,张骞感激您的坦诚相告。既如此,我便不再多言。请允许我即刻启程返回汉朝,将您的意思转达给陛下。”
说完,张骞转身离去,步伐沉重而坚定。
早已在王庭外等候的堂邑父见张骞出来,问道:
“如何?大月氏国王答应联盟没?”
“唉,大月氏已经习惯了安稳的生活,不愿再卷入对匈奴的战争了”
张骞无奈的向其答复道。
“那我们不就白来一趟了?”
“不,至少我们知道了沿途西域各国的大至情况,也算不虚此行”
他知道自己完成了自己该做的任务,现在是返程的时候了,但该如何回去,张骞却犯了难。
“堂兄,你认为我们现在该走哪条路回去啊?是原路返回,还是走一条新的道路?”
张骞随即便将自己的疑惑告诉了身旁的堂邑父。
“我认为应该向于阗国方向回去,一来不用担心来时路上的匈奴人,二来也可去联络西域以南的国家”
堂邑父将自己的想法全都道了出来,张骞对此表示了赞成。
想着自己不能白来一趟,于是张骞等人便又回到大夏国逗留了一年左右,不仅了解了各族风俗,还将不少西域作物带上,想着一并带回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