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闭塞是阻碍一切事物发展的最根本原因。而一个人的眼界也决定了他看待事物发展的根本变化。
在杜飞这个年纪,他根本不了解上一个大学会对以后的人生有怎样的发展。而对杜飞的父母来说,作为一介农民,大学好像离他们很遥远,而孩子的发展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窍不通,只能全凭孩子自己的想法来决定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了。
杜飞哥几个从那座古老的的城市回到老家后,从学校那里获得的信息是自己打电话查高考分数。杜飞打电话后,听着自己的高考分数,知道大学可能离自己很远了,加之杜飞早就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而且高中三年也从来没有认真的思考大学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上一个大学到底能干什么,而他们的高中老师,也没有一个老师告诉过他们高三毕业到底是要干什么,大学到底是一个什么情况。
一切都是稀里糊涂的,也不知是命运的使然还是年轻的倔强,杜飞就认准了他自己要去一个大地方,因为他知道大的地方也许能有他的容身之地。面对高考的失利,他也没有重新想读一年的打算,因为他知道高中三年的知识不是复读一年就能补习的回来的。可能这样的想法只是他的固执罢了,但在当时所处的那个时间节点,他已认定了出走到一个新的环境也许是对自己高中失败的一种解脱。
面对同样的困境,“教授”和小魏选择了复读,老魏选择了去省城上一所煤炭职业技术学院。杜飞哥几个好像到了要各奔东西的时刻。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突然,一切都是未知的,但一切好像又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安排。
杜飞和他的几个死党没有所谓的告别,有的只是各奔东西的四处漂泊。
在杜飞的心里,真正的友谊不需要三天两头的联系,也许是一年后某一天的一次问候,是需要帮助时的一次开口,是结婚时特地赶来时的真情祝福。
忘却了时间,模糊了记忆,高中的时光就这样在脑海中搁置在了角落。等待它的可能是若干年后某次的酒后回忆。
杜飞选择了北上京城,那里不像他所在的城市这样落后,它是整个国家政治、金融、文化的中心,它是古老的城市,历史悠久,是年轻的杜飞所能想到的最好去处。
其实高中学业的水平、思想的局限性,使得杜飞心里一直觉得学习一门技术或者一门手艺和上大学是一样的,可能将来都是为了找一份工作来打工挣钱。既然同样如此,去一个大城市学习一门技术也是一样的。殊不知,这种思想使得杜飞在今后的岁月里后悔不已。
在家呆了一段时间的杜飞整天无所事事,每天只是在家帮父母做两顿饭,其他时间就去新华书店看小说。
日子一天天的没有一点意义,好似人生已经停滞不前了。杜飞每天都在企盼着早日启程前往京城的日子。
当又一次踏上去往异地他乡的路程,杜飞的心情不知怎样来形容。既不是开心也不是难过,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写照。
从县城坐大巴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火车站。那是杜飞第一次看见火车站,整个火车站都是去往各地的旅人。因为杜飞没有提早买票,而是到了车站才买票,结果根本就没有坐票和卧铺票了,就连站票也没有了。没办法的杜飞根本不知道怎么办,还好有和他一块上来的邻居文叔说有办法从票贩子哪里买到站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