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6章 刘大刀来了(2 / 2)大明:从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开始首页

折腾了四五天,万人大军还没渡完,李如柏连城都没出,天天喝酒吃肉,一点也不急。

汉江两岸都扎着营寨,全军未集齐,匹马也未往南追击。

哎!西八们气不气?

但这搞笑的一幕还是被强行打断,一支新的援军抵达汉京城。

谁啊?大明西南悍将刘綎“刘大刀”。

经略宋应昌的杀手锏到了!

刘綎字省吾,今年三十六正值壮年,江西新建人,祖籍南昌高田龚村。

左军府都督、太子太保,抗倭名将刘显的将门虎子,还是武状元出身。

他曾随父讨伐九丝蛮,凭借军功,出任南京小教场坐营,迎娶当时的兵部尚书张鏊之女。

万历十年,因为出征缅甸有功,升任云南副总兵,因事去职。

后来起起伏伏,这次是主动请缨,向皇帝上疏,要领五千蛮兵去李朝剿灭倭寇。

万历帝下诏让其以副总兵身份,带兵出征。

因为刘綎武艺高超,打熬气力时,用的是一把重达一百二十斤的镔铁大刀。

常人别说耍了,能勉强举起都算有把力气,但是他挥舞起来如臂使指,水泼不进。

所以如“骆千斤”的诨名一样,军中皆呼其为“刘大刀!”

他带着五千余蛮兵走了几千里的路,四月初终于抵达辽东凤凰城。

宋应昌喜不自胜。

从这时候起,宋经略再也不怕李大帅撂挑子,因为他已经有了自己能指挥动的高级将官。

就算北军都消极怠战,起码宋经略也能指挥南兵力挽狂澜。

这不!宋应昌立马下令,将参将吴惟忠、骆尚志连同三千余精锐南兵,统一调给刘副将麾下。

如此一来,宋应昌就完全掌控了一支全南兵的精锐军队,并且完全独立于李如松北军之外。

有兵在手,宋应昌也不再委屈的躲在辽东,给李如松当后勤大主管。

他亲自领兵直抵平壤城,在这里建立新的经略府指挥系统。

而刘大刀辛辛苦苦走了几千里才抵达战地,一听倭寇已经从汉京城窜逃,急的差点脑袋冒烟,两眼喷火。

要是倭寇全跑了,他岂不是白跑一趟?

刘綎的作战杀敌欲望极其强烈,他对大帅李如松裹足不前、消极作战,非常不屑。

“空有偌大名头,什么东李西麻,都是狗屁!”

他拿着经略的军令,沿途顺利汇合了吴、骆的三千余南兵,火急火燎的直奔汉京城而来。

按军中规矩,入城拜了大帅,互相生厌,也没多言。

对其要追击倭寇的打算,李如松毫不在意,赶紧的!快去吧!

刘大刀出了城就直奔码头,他的八千兵马正在岸边大眼瞪小眼。

他一看李如柏这边渡江的磨叽劲,毫不客气的接管了渡船。

一声令下,八千余兵马一日渡江完成。

风驰电掣般的一路往南,拼命追击倭寇而去。

在城外扎营的秦逸,特意把几个哨长都喊到江边,充当吃瓜群众,围观这些稀奇古怪的“川地蛮兵”。

“哎哎!你瞅你瞅!还有光脚的呢?”

“嗯呢!这要搁冬天还不得冻掉脚趾头?”

“听人家说川府那边不下雪”。

“吓!又扯犊子!哪有冬天不下雪的?”

“哈哈哈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