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生,太多变幻;归去来兮,风云笑看。不管是陷入失落的低谷,还是面对负重前行的每个日子,如果站在十年后看今天的自己,或许人生除了生死,其他的只是擦伤。
人生本是一门有缺陷的艺术课,认可结果的不完美,认可命运的不可捉摸,积极面对过往,满怀热爱生活,坚守本心信仰,无怪乎顺势而为而已!
拯救灵魂的最有效方法便是克制,牺牲以及对简单和朴素毫不动摇的坚持。
在这个追求快餐文化的时代,人们似乎更看重的是物质意义上的功成名就,更在意躯体感官上的快意享受,讨论的是如何吃的更好,穿的更好,住的更好等等。当然,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是满足基本生活的需要,是推动社会前行的动力。但是生活的全部意义应当不该仅限于此。灯红酒绿,山珍海味,高楼林立,豪车肆行,一切看上去是多么的美好,却很少感知灵魂对于生命的真正意义。一个人,如果眼中有光,清澈灵动,这样的眼睛会是一种直击心灵的美。然而,当我们稍加留意身边的路人,却似乎很难见到这种眼神。这又是怎么一回事。想起一句话:若非生活所迫,谁愿意弄得自己一身才华。看似自嘲,却是一种无奈的空虚。如果说文字是滋养灵魂的营养品,那么书籍便是生活中最好的伴侣。
应该是在我还是农家小院里那个懵懂的少年时,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家中并非书香门第,从无藏书,更别说报刊杂志之类的。我的家庭生活条件是八十年代农村绝大部分家庭中的缩影,贫穷落后,唯有父母奔波劳碌的身影,在田间地头收拾那二亩三分地,尽最大可能从土地中讨口饭吃。幸运的是,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生活条件开始有了好转。父母开始做各种小生意,挣一点辛苦钱,改善生活,养家糊口,这也是父辈那代人至今从未改变的生存习惯。书非借不能读也。我总是从玩伴中询问谁家有书,从家中的小卖部中拿出些糖果去换一次看书的机会,上学放学的路上,只要看见有文字的纸片,总要捡起来看上一眼。那个时候的我,并不懂得知识的可贵之处,或许只是对文字一种天生的喜爱,以为拥有了一本属于自己的课外书,便拥有了整个世界。于是在我求学的道路上,一直有个无法实现的梦想,就是有一间属于自己的书房,放好多好多想看的书,有个书桌,摆上笔墨纸砚,也好安安静静的看书写字。
我六岁上了一年学前班,依然记得那时的课桌是用泥砖撑起的一块木板,从家里自带小凳子上课。同样的校区,随后开始了离家一公里的小学生活,没有大人接送,每天和小伙伴们一起走路上学放学,如果说小学里有什么记忆,有两件事记忆犹新。一件是四年级以后,每到周末晚上,我和同村的阿俊到学校替离家较远的老师看房子,住在赵老师那间充满书香气息的宿舍。另外一件是我曾经在小学五年级参加中南五省数学竞赛。从乡村小学以全乡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以后,我来到了离家四五公里的初中,同样的步行上学放学,来回的路上依然是和小伙伴们一路的欢歌笑语,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迎着朝霞,吹着晚风,挥洒着年少无知的时光。初一时开始上早晚自习,到了冬天,因为堂哥写给他英语老师的一封信,我不至于受寒冬之苦,住进了同样教我英语的陈老师的宿舍。时至今日,我更怀念小学时的老师宿舍,因为那里有我想看的书,却不太喜欢初中老师的宿舍,因为那里全是我看不上眼的英文书籍。还好过去冬天,我便又开始了上学路上看麦子的成长过程,放学路上看漫天的星辰。真怀念那时的月光啊,没有路灯的乡间小路上,却从未跌倒过,总能找到回家的路。
如果初中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大概也有两件。一件是我用珍藏的压岁钱到街上新华书店买了《三字经》和《千家诗》两本书,带到了学校,不幸的是在我还没看完时,被教我语文的刚毕业的女老师借走了,后来她调走了,从此和她,还有我的两本书不曾谋面。另外一件是当时的年级主任王老师因为教我数学的缘故,在学校抽调参加全县数学竞赛尖子班培训中对我数学成绩的评价:“100分的卷子,别人考60分及格,你考90分就是不及格。”似乎那次我考了个尖子班第一名,那可是充满油墨香味老师们熬夜亲自动手打印的卷子啊!
到初三寒假时,怀着父母的期望,因为学习成绩还算不错,我转到了离市区较近的一所初中开始为上重点高中努力学习的生活,记得当时住在一位长辈的老师宿舍里,吃着教师餐,成为同学们羡慕的对象。我算是我们当地第一个从乡村走出来到城郊上学的学生。以至于后来到市里上高中时,每到周末休息回家,在集市上,每每碰到乡中时那位对我寄予厚望的教导主任王老师,我都要躲得远远的。因为在我年少的心里,我没有听完他讲的数学课,像是一个逃兵。更让他不能接受的或许是,从我这个逃兵开始,往后他带的初三年级,像我这样的逃兵越来越多。虽然都是街上的乡里乡亲,他不至于批评我这个逃兵,或许早已忘了这件事,但是后来每每回到家里,走在故乡的街上,我倒期望这种不期而遇,这让我一直对王老师心存愧疚,或许是因为后来的求学路上,我辜负了他对我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最大期望值吧。
两次高考败北,两次军校冲刺名落孙山,所以,关于高中生活,我想有一天专门写一章。因为这是我求学生涯中,跌倒后再也没有爬起来的地方。虽然后来在部队我用三年的时间参加军队自考,拿到了政治学院的大专毕业证,紧接着两年的时间参加地方自考,拿到了省内唯一一所重点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和学位证。在即将离开部队的最后两年里,我参加了两次研究生考试,回到地方后,我参加了两次公务员考试,都以不可抗拒因素失败。但是在我求学的路上,我的学历却停留在高中,像一颗烙印终结了我的学生时代。以至于后来很多人不相信我只是个高中毕业生,但事实如此。
记得在我的女儿出生后,我便开始着手买个书柜,买些书,最好是有个案子,放置些笔墨纸砚,等她开始上小学时,总算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我也算是实现了儿时的梦想。
曾经有人问我,如果当你解决了生存问题,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基础,在事业上挣到了第一桶金足够你提升生活质量时,你最想干的一件事是什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不需要考虑即可回答的问题,当然是一室,一柜,一桌,一椅,一案几,一茶台,我可以在此间陋室中看书写字。因为除了在部队闲暇时光里把单位图书室里的书看过一遍后,近年来我买过不少书,但是我真正静下心来读完一本书的时光却多年未曾有过。
写到此刻,我似乎还在思索着曾经千百次问过自己的那个问题: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辈子专注于一件事情,用心把它做到极致。收心,守心,精心,化简为繁,方可有所为有所不为。人这辈子,不管面对什么,都能够多一分视死如归的坦然,放下包裹的伪装,放手外物的执着,放弃可望而不可求的奢望,停下脚,歇一歇,找对路,喘口气,再出发。就算是人生实苦,道远路长,只要心中有梦,眼中有光,纵然是历经磨难,走过万水千山,理想的彼岸,定会行则将至。
说起来容易,然而当真正下决心做一件事时,事实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倒不如洒脱一点,一切顺其自然,或许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个以结果论成败的时代,很少有人关注过程的艰辛和漫长,然而正是这日复一日的重复,才能真正懂得享受这个过程,开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随着文字的铺垫,思绪的跳跃,当我开始敲击键盘的那一刻,我便知道,以后的故事里,有些人,有些事将在不同的时间以不同的角色出现,此刻的我无法定义将以怎样的文字去形容那些在生命中曾经遇到过的人和事,我无意冒犯诋毁,更无意拔高或是美化,只不过既然是故事,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修饰手法的出现,亦或是说某种意义上,会把我所处的这个时代的背景,以及我眼中看到的世界,尽可能用文字叙述出来,真亦假时假亦真,假亦真时真亦假,事实上,作为一个成年人,在我们的世界里,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对错,只不过是每个人所处的位置,所持的立场,以及天性中那份与生俱来的评判标准,不经意间,让每一个人陷入一种自我世界的纠缠,于是便出现了对错之分,是非之论。
我们更应当关注的是当下的生活,而不是他人带着形形色色眼中看到的自己。我们似乎更应该相信光,因为光明照耀着这个世界,伴随着雨水滋养着万物,于是便有了这世间的诸多美好。
故事的开始,我用大部分的文字回忆脱下军装时的感受,当我最初决定下笔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并不想提及那段总会在梦中出现的过往片段。然而,我似乎在自己的文字中逃避不了那段经历。人们常说,人生最美是青春,青春一去不复返。事实上,我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却印证了曾经流传在每个营房中的那句话:人生最美是军旅,虽有憾,却无悔。
当然,我会尽量避免用文字去叙述那些日子,因为人生的经历中一旦认定某段时光的美好,总会不自觉的美化当时的种种,因为回忆总是美好的,这必将形成另外一个结果,不自觉的隐藏那些泪水伴着汗水的平淡日子,用另一种感情色彩去尽可能的拼凑美好,而不愿揭开曾经的伤疤。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好了伤疤忘了疼。
你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于生命中重要的三个问题,我首先要回答的便是这个问题。
也许这个答案会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出现,亦或是在每一个有缘看到这些文字的人眼中。一个人只有真正认知自我,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而我在这恍若一梦的时光中,早已迷失自己。
时间是一把双刃剑。当一个人不懂得珍惜时间的时候,总觉得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多很多,当走到了人生真正意义上的十字路口,在生活中跌跌撞撞,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多想向天再借五百年,感叹时间无情的流逝。事实上,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每年不过三百六十五天,不多不少,不偏不倚,只不过人们对于轻易得到和拥有的,总是习惯于挥霍罢了。如果纵观整个人生的时间节点,今天的我,正处在梦醒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