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2024.8.09-福村重生(1 / 2)赚够三百收手首页

在清朝乾隆盛世之际,泾县杨柳村中,有一显赫富户,名曰小笛,其家业庞大,良田遍布千顷,村中百姓多为其佃户,生计仰仗其鼻息。然而,这位财主虽坐拥万贯家财,却性情吝啬且傲慢无礼,对邻里乡亲常显轻蔑之态。时至那年盛夏,杨柳村突遭百年不遇之大旱,干旱绵延至深秋,天公竟未降下一滴甘霖,致使田间作物尽数枯萎,颗粒无收。

一日,小笛赴县城宴饮,家中却突遭横祸。一伙凶神恶煞般的土匪闯入宅邸,将笛氏一家尽数捆绑于一室,随即在府中肆意搜刮,金银珠宝、细软之物无一幸免,更将搜罗到的粮食尽数打包,装上马车,嚣张离去。小玉,小笛之妻,挣脱束缚后,冲出家门,于村中高呼求救,恳请乡亲们共赴危难,夺回被劫财物。然其声嘶力竭,回应者却寥寥无几,村中一片沉寂,令人心寒。

正当小玉满心疑惑,不解村民冷漠之际,一位手持铁叉、神色匆匆的老者奔至眼前。此人非是旁人,正是笛家昔日旧邻陶老栓,与小笛之父自幼交好,情谊深厚。自笛父仙逝,小笛掌权后,两家渐行渐远。此番闻小玉呼救,陶老栓念及旧情,毅然挺身而出。他站在笛宅前,与小玉并肩呼唤,然仅三声之后,便似有所悟,停下了呼喊。小玉不解其意,继续呼喊不止,直至陶老栓不忍再视,语重心长地劝阻道:“小玉,别喊了,你便是喊破了喉咙,村里人也未必会援手。你忘了小笛往日是如何待人的吗?”此言一出,小玉恍然大悟,原来小笛昔日的蛮横霸道,早已在村民心中种下了隔阂的种子。

想到此,小玉心中五味杂陈。那些土匪,区区三十余人,而杨柳村上百户人家,若众人齐心,夺回失物实乃易如反掌。然而,现实却如此残酷,除陶老栓外,竟无一人愿伸援手。这一幕,不禁让人感慨世态炎凉,也深刻反思了人性中的自私与冷漠。

“唉,这一切的根源皆在于小笛啊。不行,绝不能任由他继续这样下去,我必须找到方法让他改弦更张,否则,笛家终将在这世间失去立足之地。“小玉心中暗自下定决心,随即她如同疾风般冲入自家宅院,迅速抓起一把铁镐,直奔后院那隐蔽的杂物间旁。她高高举起铁镐,奋力砸向墙壁,一下又一下,直至杂物间轰然倒塌。

与此同时,小笛在县城享受完酒足饭饱后,踏着夜色回到杨柳村,眼前的景象让他愕然——家中被翻得乱七八糟,显然已遭土匪洗劫。短暂的愣怔后,他突然忆起什么,急忙奔向后院。小玉紧随其后,来到那已成废墟的杂物间前。小笛见状,焦急万分:“小玉,这是怎么回事?”

小玉冷静地解释道:“土匪们不仅抢走了地窖里的粮食,还毁了地窖。”原来,小笛为防不测,曾秘密建造了一处大型地窖,储备了大量粮食,而地窖入口正是那杂物间。实则,土匪并未发现此秘密,粮食安然无恙。小玉的举动,不过是制造了一个地窖被毁的假象,以隐藏粮食。

听到这里,小笛悲痛欲绝,他原本指望这些粮食能助家人度过难关,却未料连这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他仰天长叹:“老天啊,你这是要置我一家于死地吗?”

小玉见状,温柔地劝慰道:“当家的,钱财粮食虽失,但村里百多户人家皆是善心之人,我们可向他们求助,他们定不会坐视不管。”这句话如醍醐灌顶,让小笛恍然大悟:“对,我可以去借!”然而,他又顾及颜面,不愿向那些他认为的“穷光蛋”开口。小玉轻轻摇头,似有难言之隐,但她知道,此刻的小笛需要面对现实。

小笛连夜尝试向昔日的“亲朋好友”借钱粮,却遭尽冷眼与拒绝。那些往日里阿谀奉承之人,在得知笛家遭难后,纷纷避之唯恐不及。走投无路之下,小笛决定变卖家产,但贪婪的买家却趁机压价,让他心如刀绞。

这一系列变故,终于让小笛深刻反思,意识到自己的过往行为是如何导致了今日的孤立无援。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也重新审视这个世界,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真正的财富,不在于金银珠宝,而在于人心与善行。

深思熟虑之后,他终究未能狠下心来变卖家中的分毫,只得空手而归。晨光已破晓,家中等待的小玉瞥了一眼沮丧至极的小笛,坚定地说:“当家的,全家人饿了一宿,这粮食无论如何也得借来。”小笛腹中空空,无奈应允:“好吧,只能去求助于那些‘穷光蛋’了。”他提起一只布袋,跟在小玉的身后,脚步沉重地迈出家门。

幸运的是,由于土匪们看不上村里人那点微薄的财产,大多数家庭得以幸免。不久,两人面带尴尬,来到了一户姓徐的人家门前。户主徐树来见到昔日高傲的小笛竟亲自上门借粮,惊讶之余,言语间满是讥讽:“哟,这不是咱们的笛大财主吗?怎么,今儿个太阳打西边出来了,您也来向我们这些‘穷光蛋’借粮了?”小笛被这番话噎得脸色铁青,强忍怒气道:“徐树来,你嘴巴积点德,我不借了!”说完,愤然离去。

小笛原以为凭借杨柳村百多户人家的力量,借些粮食轻而易举,岂料他与小玉几乎走遍了全村,却未能借到一粒米。每入一户,迎接他们的总是冷嘲热讽,让他怒火中烧,每次都愤然离去。一圈下来,日已高悬,望着空空如也的布袋,小笛不禁悲从中来,痛哭自己如今竟落得个“落毛的凤凰不如鸡”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