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严见诸葛亮并未回答这个问题,才接过了问题:
“以前修路架桥都是在道路桥梁所在地就近征发当地百姓服徭役。”
“征发百姓的任务主要是由地方衙门完成,而怎么修这个路桥一般是由司空府派出相应的技术官僚和工匠会同地方衙门的官吏共同完成。”
刘禅又问李严:
“这些民夫的后勤保障怎么办?”
“自带工具和干粮,衙门不管。”
“这次维护金牛道,我也建议可以征发当地百姓对工程兵进行后勤保障。”
“为兵士们做饭,洗衣,打造工具等等。”
古代搞工程都是靠征发百姓服徭役来完成,老百姓不但要干活,干活的工具要自带,吃饭还要自己解决。
总之老百姓就是牲口牛马,一年四季都在干活儿。
刘禅听了不由得摇摇头,活在古代当百姓是太苦了,不是人过的日子。
所有的人都同意李严说的征发道路两侧久住的百姓作为后勤保障的民夫,对于那个时代的人,觉得服徭役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需要征发多少百姓,具体的后勤保障又怎么组织呢?”
刘禅看着内阁的三名办事大臣,让他们讲一讲怎么来实施对工程兵的支援。
吴懿清了清嗓子,拱手道:
“由当地衙门负责,每三个民夫负责十个士兵的后勤,由于工程兵代替了百姓们服徭役,把这部分折算成钱或者粮食进行征收,征收上来就地用于该路段的工程兵后勤使用。”
“具体的细节和账目,需要大司农搞一个报表出来。”
刘禅一看参会的人,没有孟光,于是让黄皓立即宣孟光进宫列席会议。
就在等待孟光进宫的这段时间,诸葛亮又讲解了一些修路的技术细节,比如为了防止路面长草,需要把铺路的粘土沙石用火烤一遍,以杀灭泥土里隐藏的各种草种。
刘禅注意到诸葛亮谈到的工具损坏太大的问题,就请诸葛亮详细介绍一下铁制工具的生产制造。
三国时期,冶铁业作为国家的“重工业”,无一例外都是官营,也就是由国家垄断。
在蜀汉冶铁官营的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朝廷直接开办掌握的冶铁工场,这种工场占了蜀汉钢铁产量的七成,剩下的三成则是由朝廷发放牌照给民间的私人工场,不过只能生产,不能销售,炼出来的铁必须全部卖给官府。
官营的好处就是朝廷能够直接控制铁的产量,销售铁制品所带来的利润也能全部进入国库,但国家垄断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生产效率低下,技术革新缓慢。
诸葛亮告诉刘禅:
“陛下,咱们的炼出来的铁品质总是不稳定,足够坚硬的容易断裂破碎,而不容易断裂破碎的又不够坚硬。”
“要制作出既坚硬又柔韧的好铁是极不容易的,需要有经验的工匠,但就算是老师傅也不能保证每一炉铁都是上品。”
“能做到十之二三都是很不容易的了。”
诸葛亮说到这里也是皱着眉头,显然是对蜀汉钢铁业的发展忧心忡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