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采药与碾米(1 / 2)我在古代当官首页

等林永康等人离开,林慧娘的心情也逐渐平复了下来。她忧愁道:“云儿,你爹在时家里一月也入不了一两银子,如今又如何一月去挣三两银子呢。”

郑云敢答应他外公,自然也有底气,前世他上小学的时候就利用假期在村子里采一些药材,下到河滩里淘金,才十来岁就攒了一千多块钱。

等上了初中以后,他先后在镇子上读初中、县城读高中,就直接在学校附近租一间房,让爷爷奶奶在他学校门口卖小吃,挣得钱完全够他们三个人花。

后来郑云考上大学,在网上开了一间网店,销量好的时候一个月甚至能挣一万多,他再也不用爷爷奶奶为他操劳了。

爷爷奶奶便回到了农村,没想到有一次爷爷干活摔倒,就那样直接走了,没等郑云大学毕业,奶奶也弃他而去了。

郑云记得,他经常上网刷视频看到农村的好多“草”其实都是药材,他上大学的时候还感叹,小时候都不认识,就只采自己知道的那几种药,简直是错过了好几个亿啊。

郑云对林慧娘道:“娘,我之前和爹去县城卖猎物,认识了一家药店的小伙计,他给我说最近药店缺药材,又教我认识了几种药材,说只要我采了去,他们都收,这会还早,不如我去采些药材,明天拿到县城卖掉,何如?”

这些话自然是郑云胡诌的,只是为了让林慧娘放心而已。

果然,听了郑云的话,林慧娘紧皱的眉头都松了下来,可还是不放心道:“这药材可需要到山里去采,如果要上山,我绝对不允许你去。”

“不需要上山,我们村里就有,你看我们家门前路边的那个草,小伙计说叫车前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我今天就在村子里转一转就可以了。”郑云回答道。

郑云计算了一下时间,这会大概才九点多,他计划到村子后面的山坡上去,山坡全是耕地,很安全。

有药材他就采一点,然后明天到县城去看看,真正想挣钱还得想别的办法,光靠采药不行。

林慧娘同意了,帮郑云找了一个小背篓和一把小铲子,交代他午时回家吃饭,便打扫起卫生来。

郑云背着背篓,顺着大路往郑家后面的山坡走去。

此时正值仲夏,正是天气炎热时节,郑云便折了树枝,编了一个凉帽戴在自己头上。

要说哪里的草最多,那莫过于农村,不一会郑云便见到好几种药材,不过到底哪种值钱一些,郑云只能依靠前世的经验来判断。

什么车前草、飞蓬草、婆婆丁这些最常见,肯定不值钱。郑云便摘起了大路边上的一丛还未绽放的金银花,不一会便摘了半背篓。

郑云颠了了一下,呃......这些金银花晒干可能还不到一斤。

郑云从大路上到小路上,他看到有块种着豆子的山地边上长着半夏,可不知道这地是谁的,万一他在人家地里挖半夏被以为是偷豆子就不好了。

好在郑云在小路的山坡发现了很多野生柴胡,郑云便一棵一棵的挖了起来。

等郑云把能看到的柴胡挖完,已经钻到了山坡的灌木丛中间。

柴胡只要根,郑云干脆坐在一个石头上,把柴胡的枝叶全部去掉,又扯了一截葛藤,把柴胡根全部扎成一捆。

从这片灌木丛再往上走,就到了郑云卖掉的两亩山地。之前买地的张家答应等地里种的东西收完他们再种,所以地里种的东西此刻还是他家的。

郑云干脆继续往上走,直接到地里去。

两亩山地就像两个台阶,下面的一块地种着黄豆,如今已经开始开花,上面的一块地种着白薯,白薯叶子长的郁郁葱葱。

这两块地郑家一直精心伺候,所以豆子和白薯都长得不错。

郑云回忆了一下,这白薯是他们县推行的新粮种,秋收后要给上面交够一定的份额,剩下的才是他家的,看来他这段时间也不能不管。

郑云又顺着地边走了一圈,果然发现了野生半夏,他便蹲在地上挖了起来。

眼看快到午时,郑云折了一些树叶铺在地上,将背篓的金银花倒了出来,把挖到的半夏放在背篓的最下面,将柴胡根放到中间,又在背篓中间隔了一层树叶,把金银花装好,背上背篓回家了。

一进家门,郑云便看到林慧娘在晾衣服。

林慧娘看到郑云回来,急忙把衣服晾完,准备接过郑云的背篓,“云儿,你终于回来了,娘把饭都做好了。”

郑云直接把背篓放在院子里道:“娘,能不能找一张席子,我这摘了许多金银花,今天要晒干。”

林慧娘道:“家里的席子我等会打算晒点谷子,晚上碾点米,不如拿两个箩筐来晒。”

等林慧娘拿来箩筐,郑云便把金银花铺在箩筐里,然后放在太阳下晒了起来,又把柴胡和半夏放到屋子里,这两样他打算直接卖鲜的,放到外面会折秤。

等郑云收拾完,林慧娘已经摆好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