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章 逆子!(1 / 2)大唐:父皇,我能辞职吗首页

贞观十四年。

当交河道行军大总管侯君集在丝路沿线进行文化交流、顺便灭了高昌国的消息传回长安,并没有在民间引起波澜。

一方面,自当今圣上继承大统,大唐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字面意义的赢麻了。

另一方面,连年用兵,百姓也疲了。

朝廷威震西域,和我月薪三百文有什么关系?有钱搞面子工程,不如免我三年租庸调。

太极宫,两仪殿。

当今圣上正与心腹重臣进行严肃的讨论。

“啊哈哈哈!咳咳……”

李世民拿着战报,不禁笑出声。

但看看正襟危坐的众爱卿,硬是把飞扬的眉毛熨平,风轻云淡地点点头:

“嗯,打得还行。”

魏征眉头一皱,上奏:“陛下……”

“高昌兵马如霜雪,汉家兵马如日月,日月所照,霜雪自灭!”李世民还是没绷住,用战报拍着手,笑眯眯地问:

“这首高昌童谣,玄成公觉得如何呀?”

都亲密地用魏征的字来称呼了,李世民的心情不是一般的好。

半年前,高昌国切断丝路、疯狂挑衅大唐时,就是这帮文官以后勤、财政为由,拦着不让打。

你看,还不是朕英明神武、力排众议,半年速通西域。

诸位爱卿再来进谏啊,来呀!

李世民觉得自己获得了免喷特权。

群臣的面色更为严峻。

陛下飘了,膨胀了,要行隋炀秦皇、桀纣故事了!

百官之首长孙无忌摸着下巴,望向房玄龄。

老油条半闭着眼,装没看见。

还得是魏征来做这个扫兴的刺头:

“处置高昌事关重大,应在明日的大朝会由百官讨论。

“臣等今日承蒙陛下召见,为的是另一件大事。”

李世民的表情立刻晴转多云。

长孙无忌顺滑地接过话头:

“确如魏公所言,陛下第十四子李明,到了该分封的年纪了。”

按惯例,皇子三岁封王,皇女三岁封公主。

不过,诸皇子中年龄最小的李明,如今已过垂髫之年,却依旧没有封赏。

提起李明,李世民不禁叹气。

“朕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作为骑术高超的马上皇帝,李世民子嗣众多,个个都是腹有诗书、孝悌忠信的大孝子。

唯独这个李明,顽劣不堪、无法无天,让他最是头痛。

况且此子身份特殊……

房玄龄率先表达意见:

“立国以来,圣上的子嗣、有功的宗室,无不封王。若唯独缺了一位,不但容易引起好事之徒对后宫的非议,还会让人质疑陛下的公正。

“长此以往,大唐要完。”

萧瑀几乎是立刻反对:

“无功授禄乃祸国之道。若按房仆射之策,大唐要完。”

被尚书省同僚激烈攻击,房玄龄面无表情,闭目假寐。

皇后的舅舅高士廉反驳道:

“分封实边,既是陛下彰显仁德的举措,也能降低治理地方的成本,怎么能说是祸国呢?”

一提分封,作《封建论》的李百药立刻不困了:

“都什么年代了还裂土分封,怎么不索性结绳记事呢?刻舟求剑,大唐要完!”

两拨人唇枪舌剑,捉对厮杀起来。

李世民头疼扶额。

明明打了胜仗,怎么突然就要亡国灭种了?

由头是谁来着……

都特么赖李明。

“惟望陛下圣裁。”

长孙无忌为这场辩论作总结陈词,摸着下巴望向圣上。

李世民一时语塞。

要说这位六边形皇帝有什么不擅长,那就是如何处理自己和宝贝儿子们的关系。

除了最不肖的幺子李明,连原本的乖宝宝、太子李承乾,最近的行为都乖张起来。

唉,若使观音婢仍在,有她主持后宫,哪会闹到外臣耻笑的地步……

一想起糟糕的父子关系、猝然薨逝的文德皇后,李世民顿时忧郁起来,灭高昌的最后一点好心情也烟消云散。

都特么赖李明。

“此事……再议。”李世民揉揉眼睛,“朕的事多,朕要把精力放在军事上。”

比魏征还刚猛的铮臣唐俭不忿道:

“帝王无家事,陛下如此拖延,就不怕酿第二次玄武门之变吗!”

这是轻易不能碰的话题,李世民顿时色变:“唐尚书,你说什么呢?”

长孙无忌立刻打圆场:“茂约说,陛下高见。”

小朝会不欢而散。

李世民一手搭着龙榻的扶手,气不打一处来。

封王?封个屁!

若不是当了皇帝、得讲体面,打了一辈子仗的天策上将一定现在就冲进后宫,让那不孝子体会父爱的厚重。

这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严肃地上殿,跪在殿前。

看到来者,散朝的群臣疑惑地窃窃私语,李世民也疑惑地挑起眉毛。

老人是大儒孔颖达,孔子的第三十二世孙,是为诸位权贵子弟讲课的。

其中包括李明。

包括李明……

李明……

李世民莫名有种不祥的预感。

“冲远公,你这是……”

孔颖达苍老的肩膀突然剧烈颤抖起来,

“老臣……乞骸骨!”

李世民瞳孔一缩。

逆子……

逆子!

…………

片刻前,小学。

大唐尚未发展出九年义务教育,所以此“小学”非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