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语言改造(1 / 2)原始人科技史首页

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文明。

方林看到这些原始人沟通起来连说带比划的,根本传达不了准确的意思。

改造原始人第一步:教会语言。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诞生过的语言有无数种。就连21世纪的方林,也能一口讲着乡音,在外用普通话,和洋人交流学术的时候,英语也不在话下。

无论是普通话还是英语,都属于非常系统的语言。

而现在这个部落的语言仍非常初级,虽然比猴子的叫声强得多,但实在难以称之为“语言”。

再说,自己在这个部落里不能没有一个交流的对象。

这个聪明的小男孩不知道能不能学会一些现代语言呢?

方林向蹲在洞口的小男孩走去,洞外的景象也一步步映入眼帘。

和想象中的烈日和酷热的非洲不同,现在快到正午,天气却并不是很热。

外面也并不是平原,而是有起伏的山坡,植被茂盛。

“这就是几万年前的非洲吗?和我想象中的大不一样。”

方林感觉很不错,身上的闷痛已经消失,呼吸着纯天然的空气,一丁点的工业污染都没有。

气候也不错,在江南省,一年里也没有多少天的天气能这样好。

方林心里想,改造一下这个部落,就在这躺平也挺好。

毕竟只要躺得舒服,在哪躺不是躺呢。

方林扭过头,发现那个小孩也在跟着自己眺望,虽然他肯定已经看过无数遍自己家门口的景象了。

方林招招手,示意小孩过来。

小孩没有露怯,看懂了方林的手势,慢慢地走了过来。

看样子这些简单手势几万年来都没变过呀。

方林当然是想教他汉语,除了自己是华国人,对汉语最熟悉的原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期望。

就是自己这个部落,将来也许会走出非洲,跨过西奈半岛进入欧罗巴洲,越过高加索山脉进入亚细亚洲,跨过白令海峡,到达美洲。

这个智人部落也许将来会成为整个人类的先祖,并将这种语言传播到全世界。

当然,这种想法仅存在理论上的可能,而且就算实现了,也是自己身后几万年的事了。

首先,方林给小孩取了个名字——苏。

仅有一个字的原因,是因为如今根本用不着辨别,一个字足够用了。

方林并没有教苏念自己的名字,而是带他看岩洞里的火堆。

“火(huo)”方林没有说过多的话,仅仅说了这一个字,然后低头看着小孩,眼神里鼓励他跟着自己读出来。

“咳”

方林摇摇头,表示不对。——摇头表示否认的意思,几万年来也没有变化。

“咔”

“喝”

“呼”

方林还是摇摇头,但是清楚地感觉到,苏的发音越来越接近正确的读音了。

神婆老太太和另外两个小孩在一边紧紧盯着方林和苏,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我们的神,在教小孩?

这是神的语言吗?

方林没有理会他们,仍在引导着苏。

“火(huo)”

“喝~窝……火”

方林眼前一亮,苏读出了第一个真正有意义的汉语音节。

这很不容易,因为苏已经接受了部落里的一套不成熟的语言系统,让他再去学另一种语言,难度可想而知。

然而,语言的难度还不止在此。语言和文字都是对事物的表示和概括,要求人有高度的抽象能力,而不仅仅是发出某个读音。

所以语言系统在智人的大脑没有充分进化之前是不可能存在的。

方林又折了几根干草,从火堆引了一点火,放在稍远处,指了指这堆新引的火。

苏似乎并不明白方林的意图,嘴巴一张一合却没有发出声音。

“火(huo)”方林又只说了一个字。

“火。”苏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跟着读了一遍。

说完,方林又拿几根干草引一点火,放在更远处,看了看苏,向干草上的火指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