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为一计划”(2 / 2)平衡裂缝首页

“菩提”在这个阶段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最完美的记录是完整准确地把一个人对一个苹果的想法记录了下来。

实验对象在实验过程中反复想着“这是一个苹果”,但是在实验即将结束的时候下意识地冒出了“好久没吃过苹果了,实验结束了找一个去”的想法,这些信息都被完全解析出来,几乎分毫不差。

整个“为一计划”的成员都为之激动和振奋,但好景不长,两个致命的问题使得荆英杰不得不调整实验的方向。

第一个问题是这种“想法”的解析有没有应用场景,为了了解一个人的想法要用这么大型的一套仪器和如此复杂的系统,推广到日常应用几乎是不可能了,只能用于极为特殊的用途,比如对重要间谍的审问,那么这套仪器才有了用武之地。

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彻底让这个“用武之地”化为泡影,在多次实验后都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一次实验的偶然事件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

因为一次“菩提”启动的操作失误,整个系统还未完全启动的情况下,已经接入了实验对象通过人脑信号放大器传来的信息,实验对象“胡思乱想”产生的巨大信息量,在“菩提”分步启动的过程中被逐步收集,最终让识别和解析的超级计算机崩溃。

后来分析,随着收集实验对象“想法”的增多,整个系统的运算量激增,很快就会因数据溢出而崩溃。经过反复测试,在信息不重复的情况下,最多能解析的信息量大概在150~200个字之间,具体要看实验对象想的内容。就是这第二个问题的所在,让整个系统变成了“鸡肋”。

花费巨大的精力将一个人按到这里,接入系统,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只要他胡思乱想超过200个字,甚至是150个字的内容,他的“想法”就再也接收不到。

荆英杰尝试过从控制实验对象上着手,比如用麻醉、催眠等方法,减少实验对象胡思乱想的想法,但这个字数的上限实在太低。也想过提升计算能力,但他们使用的已经是世界范围内顶尖的超级计算机,而且他们还发现让超级计算机崩溃的原因,很有可能是随着“想法”内容的增多,信息量会出现跳跃式的增长,但掌握这个规律的运算量比他们已经进行实验的运算量大得多。

“为一计划”陷入了一段时间的沉寂,就当大家都觉得计划可能面临终止风险的时候,荆英杰持之以恒努力的研究找到了一条新路。

在无数次的实验中,荆英杰偶然间发现系统“读懂”了人脑控制小拇指弯曲的整个信号,他认为以此为起点,可以把人控制身体的所有信号进行解析,进而实现完全模拟,这将是重大也可以说是跨时代的研究成果,这将为人类掌握身体的各种动作,甚至是身体机能的脑信号进行完全模拟提供一个极其有利的手段。

但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在后续的实验中,荆英杰又多次捕捉和解析出了人脑控制小拇指弯曲的信号,对于其它脑信号的采集和识别也有一定进展,但解析的进展甚微。

无数次枯燥的实验后,“为一计划”整个研究团队内部对这种情况分为了对立的两派:一派认为按照这个方向研究下去收效甚微,因为他们认为之所以无法解析信号,是因为很多人的行为靠“潜意识”控制,所以采集到的脑信号才无法解析。另外一派认为,这个研究方向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系统的作用,至少现在已经能准确的解析小拇指弯曲的脑信号,现阶段进展缓慢,是因为系统的算法需要改进。

两方开始争论不休,这也让整个实验变得有些“割裂”。但奇怪地是,作为项目总工程师的荆英杰对这件事一直没有表态。因为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荆英杰收到了一个令他震惊的消息,“端计划”被同意开始实施,已经入住他们同一个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