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 要不要回归老本行?(1 / 2)导演:捧人我是专业的首页

刘轩96年从北电导演系毕业的时候还包分配。

就近原则,毕业后的刘轩被分配到了北影厂。

几天,刘轩来到北影厂。

北影厂里,某位姓陈的制片主任是负责带刚入厂的年轻人的。

今天,陈主任拿着水杯笑呵呵从办公室里走出来,正好迎面撞上刘轩。

“陈主任,好巧喔,我正好有事找您。”刘轩连忙打招呼道。

陈主任看到刘轩手里拿着一堆纸张,脸色顿时一变,又退回了办公室。

刘轩连忙跟了上去。

进了办公室,刘轩露出了一脸谄笑,道:“陈主任,这些天我又琢磨出一个剧本,希望你能给点宝贵的意见。”

“打住。”陈主任接过刘轩递过来的纸张,直接反着扣在了桌子上,“你们这些年轻人就不能脚踏实地一点嘛。”

“陈主任,之前是您说的年轻人要保持拼劲的,我是一直按照您的要求办事的。”

看到刘轩一脸嬉皮笑脸样,陈主任拿起茶杯摇头喝了一口水,一副很是无语的样子。

怎么你到现在还不开窍呢?

这不是刘轩第一次给他递剧本了。

实际上,这位陈主任心里非常能理解。

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都是怀揣的梦想大干一场的,想拍电影这很正常。

但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到了最后大多数都是不得不接受现实。

刘轩那一届北电导演系毕业分配到北影厂的还有好几个,而到现在很多人都放弃了,也只有刘轩一直还在坚持给他递剧本。

“陈主任,要不您先看看,我相信这会是一个您感兴趣的好故事的。”

陈主任只是用余光瞥了一眼,并没有翻阅,开口说道:“厂里什么情况,我之前应该和你说过吧。”

“嗯。”刘轩轻轻点了点头,说道:“今年厂里应该有不少项目盈利了吧,您之前还和我说过《孔繁森》给厂里盈利了上千万......”

《孔繁森》是96年上映的电影,取得了3600万的傲人票房成绩,是去年内地电影票房冠军,但电影分账直到今年才陆续结算完。

“我什么时候说的,我怎么不知道?”

“就是上次我找您喝酒的时候您酒后吐真言。”

“呃,其实没那么多啦,厂里每年拍摄任务这么多,盈利的也就那几部,亏损的更多,《孔繁森》给厂里盈利的钱早就被霍霍完了。”

陈主任想了下,接着道:“陈凯哥导演你知道吧,他正在筹备一部历史大戏,厂里要给支持,会给这部戏投资数百万,还有韩厂长想学港城那边搞个春节档电影,都没钱,现在还在为资金发愁了,哪里还有资金支持你拍戏。”

陈主任拿起了剧本,还是没看一眼,又放回了刘轩的手上,语重心长道:“也许你写了一个好故事,但这个好故事哪怕被厂里看上,真拍成电影,也是找个有经验的导演去拍,不会是你,如果你想亲自拍成电影,还是去外面拉投资。”

“好吧,我明白。”

虽然被明确拒绝了,刘轩心里并没有多少沮丧。

因为他就预料到大概率会是这种结果。

也就是过来试一试。

国内的电影市场,在八零年之前,一部电影是以七十万的价格一次性买断,但是在八零年之后,电影版权就归制片方了,而且也从一次性买断改成单个拷贝九千进行累计结算。

制片方虽然赚不到太多利润,但基本上也不会出现亏钱的情况。

毕竟在八十年代计划经济的电影政策下,电影覆盖的人群高达几亿,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有电影看。

这也是几毛钱一张票搞出上亿票房的原因。

电影拷贝的数量就不会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