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八章 烟花四月下扬州(1 / 2)柜子里的天国首页

镇江轰轰烈烈的新建防守阵地,安定人心的战况按下不表,东征另外一路由林凤祥、李开芳率领杀到了扬州。

其实当金陵失陷的消息传到了扬州时,全城上下人心惶惶,风声鹤唳,有钱人纷纷携家带口逃往别处。要说扬州和其他地方不一样,二百年前八旗军扬州十日将全城不分男女老幼屠戮,有幸存者著《扬州十日记》,为修四库全书禁毁。

清朝初期扬州是毁掉了,但是由于北方对南方漕运依赖严重,经过二百年的时间,扬州又恢复成数一数二的大城,尴尬的在于清廷的总督漕运部院并不在扬州,而坐落在淮安,扬州成为一个纯粹经济城镇,代价就是政治上被淮安的漕运总督所制,凡扬州巨商淮安必定有产。

扬州江北水乡,出门就要坐船,当时恰逢春季水枯,行船要靠纤夫拉纤。纤夫们趁机漫天要价,拉一趟纤要四五吊钱才行,结果都发了一笔小财,富人纷纷逃走,官僚忐忑不安。

而此前扬州城里,地位最高的官员就是漕运总督杨殿邦。杨大人想到当年鸦片战争期间,英军曾经占领镇江。

当时的扬州官员派人与英军联系,拿出了50万两银子的赎城费,请求英军不要攻打扬州。英国人居然就同意了。事后,清廷也没有追究这个事。杨殿邦打算照搬前例,给扬州找一条生路。

扬州人不差钱,如果能花钱买个平安,那是最好不过的。于是,扬州城上下摊牌,银子凑够了就派人到金陵,给杨秀清献上了20万两白银,恳求东王不要攻打扬州。那至于摊派的多少银子就不好讲了。

杨秀清正沉迷在金陵在手,权力欲望最强烈的时候,收下了银子准备给自己的东王府修的再漂亮一点。满口答应的同时觉得这清妖和扬州富商们是真的有钱啊。可是答应你们的是东王杨秀清,可是毁约的是他天王洪秀全啊,责任主体灵活多变。

4月1日,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太平军杀到了扬州。

漕运总督杨殿邦、扬州知府张廷瑞、参将文玉等人见势不妙,不战而逃,反正自己钱也捞够了,赎城那也是有迹可循的。顺着大运河一口气跑到了淮安的清江浦。

河道总督驻节清江浦不难理解,北方巨量的物资需求促进漕运前所未有的兴盛。而淮安城扼漕运、盐运、河工、榷关、邮驿之机杼,作为京杭大运河的交通枢纽、漕粮储地和商业城市,有“天下粮仓“、“九省通衢“等美称。

清代康熙、乾隆六次南巡均驻跸此地。惯看千帆过尽,阅尽桨声灯影。扬州远不如淮安重要。

最后只有一个名叫张翊国的盐运司候补知事率领着一些团练,在城外的桃花庵抵抗。

林凤祥、李开芳轻松击溃,并俘虏了张翊国,随后部队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扬州城。

反正江宁到扬州的消息流通比想象中快,全城老百姓纷纷在脑袋上裹了红头巾,在门上张贴“顺”字,然后迎接太平军入城。

太平军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占领了扬州,扬州城内无尽的财富统统进入了太平天国的圣库。

扬州、镇江二城失守的消息紧随江宁的消息传到京城,咸丰脸色一天天的难看,军机处内噤若寒蝉,一个送茶水的小太监毫无怨言不过来的慢了一点,就被直接杖毙,成了无辜的泄愤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