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3月29日,天气晴,万里无云。
洪玄在杨秀清的陪同下以极其隆重的仪式入城。一路上除了站着维持秩序的士兵外,道路俩边到处是江宁百姓,轿辇行到哪里,哪里就跪迎欢呼万岁声。
洪玄身穿黄龙袍,坐在16人抬的轿辇上,李开芳率领得胜之师在前开道,32位女官手持黄罗伞,身跨高头马,簇拥在他身后。
经过近十天的准备,之前弥漫江宁全城的血腥味已然稀薄了很多,就和过去无数次兵祸一样,终究都会过去,迎来新生。
江宁城里每家每户的门眉上都贴着“顺”字的纸条,以表示这家人是天国的百姓,而非清妖。
同时贴满了杨秀清发出的文告,告诉全城士农工商安于生产,不用害怕,甚至还有一些檄文夹杂其中:“天既生真主以域民,则民自宜倾心。胡奴扰乱中华,暴虐我黎民,残害我生灵......”
金陵是古都,春秋时属于吴国,战国时则属于楚国,这也为后世苏省人的精神分裂埋下种子,刘邦项羽俩个都是楚人,一起推翻了赢秦,后来又打生打死,汉承秦制,反而楚文化吸收进来发扬光大。
西元前四世纪,楚威王始设金陵邑,有术士说金陵有王气,于是楚王埋金镇之,有没有用不清楚,等后来祖龙一统华夏,也疑惑这里的王气,生生的挖了一条秦淮河出来,把金陵切成俩半,该名秣陵。
又过了几百年,吴大帝孙十万也选择定都于此,还改名建邺,也不知道这碧眼人是不是有建功立业的想法,反正倒是把金陵最好的风水地占住把自己埋进去了。
司马家得了天下后又把建邺改成了建康。而后唐朝攻灭江南割据势力萧铣后开始把这个地方称为江宁,也是希望从此太平。
又过来五百年,华夏沦陷,民不聊生。江宁也被改成了集庆,集庆附近不远的地方出来个朱洪武,先称吴王,后定都于此,称应天府,应天顺民: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不世伟业。
二百多年后,甲申之变后,此地又恢复了唐代时的名称江宁,前些年的鸦片战争时,满清政府打不过,和英夷签订的也是“江宁条约”。
石达开是作战总指挥,也是最先进入江宁城的高层领导。随后是北王韦昌辉,因为他是管着总后勤的,圣库也是他管理的。紧接着就是杨秀清了,东王统管军政,相当于太平军里的权相。
在永安建制时,太平天国就诞生了,有点像游牧民族的王朝一样,哪里水草鲜美就迁徙到哪里。
那个时候冯云山协助洪秀全制订了太平天国官制、军制、律令、营规、天历等,对初期的太平军来说,巩固政权、稳定军队起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实际上制度并不是很完善,而设定制度的冯云山又早早离世。
洪玄即便来了这么久,对于某些官职还不是能立刻反应。冯云山制定时是参照周礼,但是又改了一些东西。问题是周朝到如今三千多年了,很多东西很容易望文生义。
金陵会议本身初来乍到的洪玄并不是很想发表太多意见,本身呢大部分时间也只是作为天平天国的象征,实际工作都是杨秀清在做,要定都在江宁也是他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