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记者罗德兹·法默发表的新闻稿:“这群日本兵缓慢而小心翼翼地在碎石瓦砾中匍匐前行,从一个掩体爬向另一个掩体,数十米的距离花了他们几十分钟。但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隐蔽在暗处的中国守军一直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日军靠得够近,中国士兵就运用起他们刚入伍时学到的基本克敌法,手榴弹如暴雨般砸向他们。待烟尘散尽后,那些依然能动的日本兵被步枪一一解决掉。几个试图解救伤员的日本兵也被毫不留情地击毙。”
若如此,日本人只战死了一个少尉,就实在无法解释了。
那么,我们继续从日本方面挖掘资料呢?
読売新聞社編輯局在1942年出版了《中国事変実記.第3輯大東亞戰史〓編》也有关于1937年10月下旬的上海战况,包括四行仓库战斗。
其中提到,大场陷落后,日军第三师团第101师团等部从走马塘一线南下,在上海北新泾一带强渡苏州河,切断沪宁等铁路线。而日本海军陆战队下属的土师部队,发起了对闸北市区的攻击。
这本书里还附有日军绘制的海军陆战队在四行仓库一带的作战地图,可见日军当时在交通银行大楼另一侧还部署了2门口径120mm和4门150mm的重型榴弹炮直指四行仓库。不过仓库东面和南面都是租界,日军火炮的位置很尴尬,很可能误击,所以没有开火。
另外我们可以作战地图上看到,日本海兵仅仅此部就从三个方向向四行仓库发起攻击。
这本书里也提到了田中士陆少尉的阵亡。
至于战果,则是详细记录了,点检出敌人尸体630多具,其中光四行仓库内就发现中国军队遗尸100多具。
也就是说,按照这本书的记载,日本在闸北地区的追击战打死了至少600多中国军人,可问题是,整个国军留在闸北地区的部队不过也就是四行仓库这400多人。
进一步分析,那么按照日方记录,日本进攻四行仓库阵亡比至少在1:100以上,战事不激烈还击毙了敌军数百人,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吧?
还有就是日军在四行仓库内发现100多具中国军队尸体的说法早已有之,当时日本的新闻报纸上都是这样记载的,对于此说法,谢晋元将军在撤入租界三天后就登报亲自予以呵斥:“据日方宣传,谓在日兵入内时,搜查堆栈房屋内,有我士兵尸体百余具,是否确实。据答,敌方宣传,完全不确,四行堆栈内,除有若干沙袋外,并无如许尸体,我在内士军,共为四百二十名,撤退时为三百七十七人,其中除有十余名已殉难外,余者入医院治疗中,而敌方被我孤军击毙者,确有一百名以上,因敌方不知我究竟有多少官兵,故心信口造谣,绝不可信。”
有意思的是,同样是在这本书里。
日方同时慎重的记录了,四行仓库方面作战有多达42名士兵负伤,好家伙,这么多人负伤,只有一人阵亡,日方的这种战地医疗水平即使在将近一百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为观止呢!
而且这仅仅是海兵一个大队的作战记录罢了,事实上,我们在日方资料里还能寻找到其他海兵大队参与进攻四行仓库的实证。
所以,到底是谁在战报里说了谎呢?
可惜的是,我们不能真正如李国魁一样,回到那个真实的战场,亲眼见证那些热血激昂的一场场壮绝战斗,只能用自己的判断力,进行各种合理的推测罢了。
不过唯一有一点是可以确认的,那就是如此悲壮的保卫战,如此悲壮的孤军团,甚至填进去几十万人的淞沪会战。在当时国府高层眼里,其根本目的不过就是为了给外国表演,希冀外国进行调停
至于什么主动在上海挑起战争,使日本自北向南的战略改为自东向西云云,不过是某些人一厢情愿的意淫以及为某些人文过饰非罢了。
否则根本无法解释十日围攻屡次停手,也根本无法解释日军自杭州湾登陆后国军毫无撤退预案,在撤退过程中令日军无限扩大战果,以至于斥巨资修建的苏锡嘉澄国防工事几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让国府在猝不及防状况下就彻底丢失了自己最大的工业区和税源区。
如果一切都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战略,何至于此?哪里有拿肉去吊狼,结果自己脱光衣服把自己挂钩子上的?
PS:作者本人常年在某乎等网络论坛上和人抬杠,因此按照习惯,兴致所至,就会专门写一些如此之类的作品相关,作者尽量以客观材料为主,不加任何主观判断,孰是孰非,由读者朋友们自行剖析。
当然还是那句话,由于作者本人的水平所限,脱漏谬误之处,或者所选材料有不准确的地方,实属在所难免,一家之言,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你有更翔实更符合逻辑的历史证据,那么对的一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