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邸报(1 / 2)开局一个碗,推翻大明朝!首页

杨算刚上任这几天很忙,忙到没时间亲自教杨戌读书,给他请了私塾先生一对一辅导。

李弘本来还取笑杨戌,却不想杨算哪怕忙到冒烟每天晚上也会抽空教导李弘。

“先生,我可以自学的,不必您如此辛苦。”

“不行,前些日子你都没读到书,光靠背诵怎么能行?四书五经我已经备齐,你要其他什么书我也为你买来。从今日开始,你白天温习功课,晚上等我下堂了,再来考教你。”杨算对李弘的学习态度很不满意,让他和杨戌一起跟私塾先生读书。

伴读书童嘛,本职工作。

每到晚上,李弘都有种回到高三的感觉。

不过杨算肚子里是真有东西,不仅经学理论颇有造诣,而且实践经验丰富,现在又做了一县主官,偶尔还会把杨戌抓来,给两人一起将当日施政经验体会。

每每到杨算就当日所闻所见提问时,李弘真的感觉自己身处高中课堂。

好在私塾先生不是整个白天都教学,不上课的时候时间可以自由安排。

为了了解沔县城的基本情况,李弘和杨戌两个人整日在城里闲逛,县衙里的下人们便带着他俩四处玩乐。

才过了几天李弘和杨戌就都就觉得没意思。

李弘是体会过现代丰富娱乐生活的人,又不愿意去狎妓,一个县城能有什么好玩的?

杨戌则是对这些东西没兴趣。

还是回来读书吧。

除了四书五经,李弘最感兴趣的还是技术类专著和法律条例。

技术专著这方面,李弘只记得明朝宋应星著有《天工开物》,但是何时成书他并不知道。

李弘觉得,既然有一本技术专著,那就一定有相应的生产生活实践,类似的专著或者笔记肯定也是有的。

但是在县衙书库里找了好几天,李弘都没有找到一本技术著作,哪怕是相近的都没有。

全是经史。

李弘很是无语,他倒不是觉得经史不重要,但是这衙门里的人不掌握点技术知识怎么治理地方?

光靠嘴巴?

还的确就是。

儒生们总是有种莫名的自信,总觉得民众需要贤者教化,只要在前面行走的贤者足够贤,民众就能在后面跟着成为贤者,社会就能安宁祥和。

且不说这种思想正不正确,现实情况是这些儒生中很少有人自己能坚守这份道德。

不过李弘还是有意外发现,就是邸报。

这玩意西汉就有了,最开始是中央和地方联系沟通公文、政治情报的载体。

唐代时因为藩镇割据,地方还会主动采集消息写在邸报上。

一直发展到宋代,这事儿归通政司管,出现了新闻检查制度。

大明则更厉害,已经允许民间四人办报,称作“报房”,可以抄录内阁审核后的邸报稿件出售,有时候还会刊载社会新闻。

沔县衙门里,当期的邸报可能比直隶和江南到达得晚一些,但是往期的多得是。

李弘一头扎进邸报里面,废寝忘食地读。

但是他对邸报上的人名完全不了解,只得把如官职调动等能看懂的信息记下来,每天晚上等杨算授课结束后再请教。

“先生,我有问题请教”

“哦?今天倒是主动问起问题来了。”杨算很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