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8章,实现量产,照本宣科不是科(1 / 2)抗鹰前夕:国家紧急召我回国!首页

东北制药厂,研究实验室。

培育车间,以及原质监科等厂房,共2500平方米左右的面积。

在如此狭小的空间里配备有简陋的小型风冷水电设施、发酵罐及提取结晶等试验设备,还有原料仓储、菌种制备室、分析及成品检验室等。

从原材料准备、发酵罐灭菌、提取结晶到最后成品一应俱全,真好比是在“螺蛳壳里做道场”。

此时。

科研人员看着眼前的一幕,愁眉苦脸,垂头丧气。

“这外国人都是这么做的,怎么就不行呢?”

“我们都是严格按照国外学习的知识来培育的,但还是失败了。”

“我就不相信了,外国人能培养出来,我们中國人比他差……”

一个个十分的愤怒,又不甘,却又无从下手。

他们都有留学的经验,都是医学方面出色的专家,但面对培养青霉素的难题,却显得无力。

“大家都不要气馁,失败了我们可以再来……”

“对,再来!”

说话间,王璐瑶带着江晨等人走了进来。

江晨用手感受了一下室内的问题,又看了看胚胎,一副十分专业的样子。

童村和科研人员十分好奇的问道:“厂长,他是谁啊?新聘请的青霉素专家吗?”

王璐瑶:“不是,他是面派遣下来视察工作的首长,听说是军工专家……”

童村等人有些错愕:“不是,他一个军工专家来我们这凑什么热闹。”

“他懂青霉素吗?”

其他科研人员小声附和着:“是啊,厂长,别让他在这浪费时间了,不然,军管会的任务咱们可完不成了!”

王璐瑶看着年轻的江晨,也抱着怀疑的心态,毕竟,这么多专家都无法完成,他一个外行人,能行吗?

“首长,你看出端倪了吗?”

江晨起身拍了拍手掌,缓缓地说道:“你们这种培养方式不对!”

“第一,青霉素对温度有特殊要求,适合它生长的温度为摄氏24度,低了高了都不行,所以必须专门为它建一个24度的恒温室。”

“第二,它对通气有特殊要求,需要有足够的氧气供它呼吸,只能生长在液体的表面,所以只能用扁玻璃瓶和大底三角瓶来培育。”

“第三,它对营养有特殊要求,仅用一般的培养基还不够,必须给它加营养……”

王璐瑶和童村等人听闻,一脸吃惊,没想到江晨这个外行人,居然一语道破培育车间的问题。

顿时让人刮目相看。

一个外行人居然懂得这么多?

童村:“既然这样,首长,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目前的问题,快速培育青霉素菌株。”

江晨看了看培养材料,说道:“你们用的是玉米浆和乳糖吧!”

“没错!”江晨的回答再次让童村内心一颤,深知眼前这个男人不简单。

“外国人不一定会念我们的经,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原材料,比如花生粉!”

发酵液原料玉米浆、乳糖全都是进口,这些原料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和禁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