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留在城市的刚需客群,
还是进行换房的改善客群,都会成为新一轮买房的上船的人。
记得上一次通过积极的政策支持,
推动了一波地产买房热潮还是非常遥远的2007年,接下来应该就是结合货币化棚改的2016年。
在2007年,因为低利率积极买房的,无论买对还是没买对,站在现在的角度看,都是赶上了一大波行情,收获了一定不低的涨幅。
举一个非常鲜活的例子,可能更好理解:
2007年,笔者的一个朋友因为政策的推动,加上当年的三次降息,
在面临着在苏州工业园区买还是BJ买的两个选择中,
笔者劝他买BJ,因为那个时候的苏州工业园区,还没跨过金鸡湖发展,城市地标“大秋裤”的规划图纸还没画。
但是那会BJ的望京,已经因为大量韩国企业的入驻,有了一点“小首尔”的气象。
后来的结果,这个朋友买了BJ,入手了一个项目名字特别文艺的小区:BJ香颂。
这朋友还挺热心,喊着老家盐城的姐姐买了苏州的园区,开发商是刚拿了湖东地王的宁波服装企业雅戈尔,项目名字叫未来城。
结果不言而喻,买苏州基本上就是6000涨到现在的5个w;买BJ是1万3的涨到现在的将近10个w。无论是买苏州的他姐姐还是买BJ的朋友本人,都是妥妥的选择赢家。
其中的输家,是既没有买苏州也没有买BJ的笔者,这个确实是非常典型的一个反面教材。
有机会不上车,就会赶不上下一班车。
然后到了2016年,
又是一波政策的鼓励,又是一波行情,但是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的板块之间,
却没有再出现2007年那时候的雨露均沾。
选择不同,差异就变得非常之大。
到了2016年,到了笔者自己需要做选择题的时候,是在杭州买还是回到老家郑州买的事情上,
稍加犹豫,迎来了杭州的限购。
于是被动选择郑州,不是郑州不好,而是杭州买不了。
但是安慰自己的观点还是有的:看别人2007年,买哪里都是对的选择。
仿佛眼前浮现的就是2007年错过的对苏州和BJ的选择,
于是抱着选哪里都对的心态,选择了郑州。
然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那个犹豫和犹豫之后的选择,呈现了相当明显的差异。
无论杭州还是郑州,
在2016年的下半年,都迎来了更加严苛的限购限价政策。
庆幸的是,买了;
差异是:
杭州是因为当年的盛会G20,涨的离谱,不得已踩下刹车,但是杭州的价格已经上涨到国内一线城市的第一梯队;
郑州则是,还没有开始加速,就因为更严厉的刹车,带来的长达7年的横盘,不仅横盘,还持续跌价。
于是郑州的房价,快速回落到同量级省会城市的最后梯队。
对比郑州和杭州,产生了巨大结果差异。
再回头看这个选择的时候,
其实选择的不同,走出了两个截然不同的发展轨迹。
图片
03
从2007年的选哪里、选什么都对的随便选,
到2016年的选对城市、选对板块、选对项目。
买房已经不仅仅是买房本身,买对,买好,才决定了未来的生活状态和整个家庭的发展走向。
从随便选都对,到面临多项选择的错一项就可能不对,
即使面对的选择,从品牌、品质、景观、配套等都何其相似,
但是做出选择的结果,却又千差万别。
你能想象到,同一个板块,在央国企交房一年以后,你买的暴雷房企,还处在停工状态?
你能想象到,同样的户型,品质开发商保质保量甚至带有创新的打造生活,你买到一个虽然交了但是像纸糊一样的开发商的房子?
对,尤其是选对项目,是近几年因为交付问题,多么痛苦的抉择和等待的煎熬。
当下,又是一个新的政策组合拳的出台,
这背后有着多少个项目以及房源的,翘首等待的选择。
但是买房的选择,却要慎重。
就像结婚,不是恋爱那么简单。
哪怕是人生的第一套房,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和不明朗的未来预期面前,
很有可能就会是若干年不会轻易改善的唯一的一套房。
那就真的和婚姻一样,
慎重和认真考察,是最重要的选择前提。
图片
04
既然需要慎重,既然需要精挑细选,
那么,当面对选择的时候,购房者又该怎么选?
首先,先说买房的两个核心购买痛点,
根据购房者的购买痛点,来匹配对应的选择方向。
购买痛点一:买房为了居有其所,安居乐业,如果能涨,善莫大焉。
居有其所是买的户型和空间,安居乐业是小区的景观、配套和生活的邻居以及便利度。
至于涨幅,那个是一个意外之喜的期待,毕竟很多家庭的唯一一套住房,无论如何涨跌,万不得已都不会轻易进入流通市场。
那么,自住的选择,要远高于作为资产的选择。
购买痛点二:如果房贷利率能低点,手里有钱能随时还上点,少还点利息。
这个痛点,是基于房屋本身购买属性之外,客户心里最期盼、最关注,但是最没有办法达成和实现的事情。
这两个痛点的叠加,变成了客户从买房到还贷的完整闭环。
先说安居乐业,从去年到今年的能否如期交付到,前段时间甚嚣尘上的停贷风波,
核心是客户对收到房、住进家的核心诉求,把还贷这个后期压力,产生了向前的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