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战之后,由于保加利亚的领土位于奥斯曼欧洲地区北方,挡住了伊斯坦布尔所有通向巴尔干的方向,所以保加利亚首当其冲。幸好保加利亚人是面积最大,领土最多,民族士气也最高的一个巴尔干国家,这个巴尔干普鲁士挡住了奥斯曼军队的猛攻。没有让奥斯曼帝国能够支援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黑山联军和希腊一南一北杀入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巴尼亚人则在总督带领下,开始跟这些异教徒国家死战,此时军队中的奥斯曼青年党也支持总督,依托阿尔巴尼亚的复杂地形,坚持抵抗。
面对巴尔干发生的这场战争,欧洲国家心态各异。情感上都支持巴尔干国家,毕竟是基督教国家跟奥斯曼的战争,大立场都是明确的,各国舆论也更支持巴尔干国家联盟。但各国政府的利益诉求却是不一样的,各怀鬼胎。
这些国家背后都有大哥,希腊一直跟英国关系好,自独立时就背离俄国,转而亲英;塞尔维亚背后是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吗,当然是俄国了,而且此时的保加利亚大公,已经不是欧洲指派的,沙俄打赢了上次的欧洲大战,他直接从罗曼诺夫家族送了一位大公过去,等打完这一仗,弄不好就是保加利亚沙皇了,罗曼诺夫王朝就要在欧洲开枝散叶了。
面对三位小弟的扩张意愿,俄国自然也是支持保加利亚的;英国自然是支持希腊的,但却不想看到保加利亚扩张;至于奥匈,他甚至都不想看到塞尔维亚扩张,奥匈境内也有大量塞尔维亚民族,这个塞尔维亚王国扩张的太厉害,本国境内的塞族可就不安分了。
错综复杂的巴尔干局势,让谁都看不到具体走向,所以英国不希望自己的盟友此时陷入北美战争中,他希望大汉收回亚洲,随时准备干俄国一炮。正是在这种复杂心态下,顶着欧洲白人的种族主义立场,英国不算坚定的支持了大汉;而法俄表现的暧昧,是因为在国家利益上,他们此时更希望大汉陷入北美,所以他们的态度相对温和,只是关切,而没有抗议。
德国之所以抗议,这个就有点费解了,更多是威廉二世的大嘴巴和率性而为。如果俾斯麦在,应该不会发生这种事。
在这种情形下,大汉做出了让步,英国立刻劝说美国接受现实。美西三州可以给与华人相同的权力,至少比美西三州丢失要好。
可美国代表却很为难,现在美国排华情绪太重了,各州代表现在都在积极鼓吹战争,毕竟他们都不想看到这种事发生在他们身上,联邦不断得到以前想都想不到的各种权利,有点倾向将战争继续打下去,靠实力收复美西三州,将黄种人赶出北美。
德国皇帝的态度,也给了美国很大的支持,让他们知道自己不是孤立无援的。或许有机会跟德国这个强国结盟,那样无论是陆上还是海上,都能直接击败大汉,让他们哪来的滚回哪去。
另外就是,美国真的不差钱,大汉提出让他们赔款500亿美元,是有讨价还价的意思,给个100亿意思意思也就是了,但他们宣布要拨款五百亿进行这场战争。他们也不缺人,虽然只有6000万人口,不到大汉帝国的一半,可二十年前他们才3000万啊,新增的主要就是移民,移民不可能是老头,大多数都是青壮年。一部法案就能把这些来自大洋对岸的牲口送上战场,要多少有多少。上次能组建200万,这次就能组建1000万军队。
美国的宣传确实恐怖,未必真敢这么干,只是报纸和少数议员的叫嚣,但他们确实不断拨款,组建新的军队,加紧训练。
最危险的是美国各大造船厂开足马力开始生产铁甲舰了,美国疯狂的造舰计划,把英国都难住了。因为美国东岸的各大船厂一次性接到了80艘主力铁甲舰订单,这要真造出来,大英帝国的海洋霸权就要易手。
大英帝国可是有三强标准法案的,此时跟不跟?
作为回应,大汉帝国也加大了海军造舰计划,没有跟美国对等,暂时对不起,只宣布要建造30艘最新式战列舰,采用英国人正在建造的一艘名叫君权级战列舰的方案,分别由大连造船厂和马尾造船厂建造。
大汉加美国110艘战列舰,都是吨这种级别的主力舰,这让大英帝国怎么跟?
所以大英帝国不但头疼,而且心慌!
就在这时候,短促激烈的巴尔干战争分出了胜负,在保加利亚大公国顶住了奥斯曼帝国所有压力后,希腊和塞尔维亚完成了对阿尔巴尼亚的攻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