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章 磨其筋骨(1 / 2)三十载回首技术路首页

人言可畏,当村子里的人知道王伟第二次高考失败,人们都说在意料之中,他没有那个命,还不认命,看看他父母就知道他不是那个料。

亲人们对他的态度从心底里肯定是不支持了,但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刺激他。王伟一直是父母的骄傲,同村的孩子们中像王伟这样能吃苦,愿意上学的孩子不多,那个时候高考录取率很低,村子里很少有考上大学的。有个初中文凭就心满意足了,上高中的人就更少了。

家里是不能待了,即便是不考大学了,也不能待在村里。

大志哥,全名王大志,当兵复员后分配到县城当司机,和王伟的关系算是堂兄弟。

他们俩的爷爷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大志哥的父亲(大伯)是他们那一辈分里的老大,是一个老牌的大学生。考大学前就是有家室的人了。有一个贤惠的媳妇,已经有2个女儿1个儿子。大伯考上大学后,工作分配在河北SJZ。那时候,BJ是人们向往的地方,有一次大伯去BJ出差,第一次见识到大城市的气派,心理暗想,要是能来这里工作多好。后来因为一个项目,他需要在BJ现场指导技术工作,在这里待了半年时间,幸运的是因为工作能力强,人又踏实认真,被BJ总公司留了下来。

因为大伯隐瞒了他在农村还要妻子儿女的事实,单位才接受了他的户口,但明确不能把家里的妻子和子女转过去。大伯如愿以偿了,他调动了工作,在BJ落户了,只能和妻子离婚。

大伯一直觉得对不住家里的老婆孩子,时不时的想办法补偿。大志哥17岁那年,也就有了机会去BJ当兵,后来也就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

王伟在铁二中上学期间,总去大志哥家吃个饭,取家里捎来的东西。因为有这一层血缘关系,再加上王伟的爷爷对大志哥的父亲小时候很照顾,奠定了特殊的感情基础。王伟家的人,求大志办事情,一般都会尽力而为。

王伟给父母和舅舅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他不能待在村子里,他要出去打工。看着王伟又活过来了,家里人自然不再拿高考刺激他,现在自己要求去打工,当然同意了。

通过大志哥,王伟来到县城附近的一个水泥预制厂打工。

这是一个有20人的小厂子,周围是农田,农田里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石榴树。厂子里一个双开的铁门,两边各有一面白色的墙,写着“保障质量、安全第一”的红色大字。左侧门立柱上挂着一块板子,上面刷着:“XX第一水泥预制厂”。

走进大门,直对着是南北横着的三间石棉瓦搭建的棚子,四面没有围挡,里面设置2台搅拌机、2台液压机,这里就是生产作业的地方。再向前是一个晾晒的场地,大约有500平米,地面上排放有新压制出来的水泥砖。再向里面是一片石棉瓦棚子,里面垒砌着一人高的已经晾晒好的成品。

生产区的南侧是生活区,三排砖瓦结构的房子。有宿舍、食堂、冲洗区和厕所。

这个厂子是城建局下属单位,除了几个领导,其余都是农村打工的。王伟的身份只有大领导知道,为了避嫌,大志哥给领导交代不要告诉其他人王伟和他的关系,也同时告诉王伟,不要在工作上说这个。王伟自然明白这其间的道理。

王伟被安排的工作就是转运、晾晒、入库、出库的工作,可以说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也是最累的工作。

8月份是当地最热的时候,三伏天温度能达到45度。再加上这里四面是树木环绕,密不透风,空气又热又潮,如同热浪一般。王伟的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在户外,火辣辣的阳光炙烤大地,晾晒场上没有一点阴凉,没有空气流动。

一天转运晾晒入库了5000块砖,每块砖0.01分,可以赚到5元。

这一天用掉了10双手套。因为压制出来的砖是潮湿的,每块有8公斤重,一面光滑,另一面粗糙,很快就将手套磨破,要是不更换手套,就直接磨到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