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蒙兀起源(1 / 2)蒙古铁骑首页

苍茫辽阔的草原上绿草如茵、繁花朵朵。碧蓝的天空如同水洗一般,万里无云,与宁静的腾汲思大湖水天相接,宛若一体。

和风习习,百鸟啁啾。大地一片祥和,宁静中却孕育着无数神奇……

突然,一只惨白色的鹿由远处飞快向腾汲思(今呼伦贝尔境内呼伦湖)大湖畔跑来。纤细有力的长腿,灵动自如的身姿,明亮的眼睛如同秋水般顾盼生辉,似乎还蕴藏着无限柔情……

白鹿身后不远处,一头苍白色的狼紧紧跟随,遒劲有力的四肢不疾不徐,饱满健壮的身躯蕴藏着无限的力量。只是苍狼的眼神中此时没有一丝贪婪和杀气,有的只是无限的爱恋和柔情……

白鹿突然抬起前蹄,如人般站立起来。一阵微风吹过,白鹿瞬间变成了一位美丽的少女,长发飘逸,微转脖颈,满目含情看向身后的苍狼……

几乎同时,苍狼也竖起前腿,直立而起,变成一位英姿勃发的少年。宽阔的额头,高高的颧骨,一双细小的眼睛目光炯炯。虽然身材不是很高,但身体健壮,精神抖擞……

这就是蒙古人的始祖,奉天命而生的孛儿贴?赤那(苍狼的意思)和豁埃?马阑勒(白鹿的意思)。

两个人一同渡过腾汲思大湖,来到了不儿罕山繁衍生息。夕阳撒下一片橘红,腾汲思湖面波光粼粼,金浪跳荡,艳丽的晚霞映照下湖面宛如织锦般灿烂。不知这一时的灿烂是否预示着未来的辉煌。

《蒙古秘史》用浪漫的故事书写了先祖的由来。实际上哪里有奉天命而生的“苍狼”和“白鹿”变成人类的,只不过他们的名字就是“苍狼”和“白鹿”的意思。但是这种浪漫的描写手法,即能突显出蒙古祖先的高贵和顺天而生,又能让大家有无限的遐想,很有情调。

每一个民族的祖先,大多数被历史描绘成神仙一般的人物,正如我们汉族的先祖三皇五帝,同样被描写为神仙般的人物。时光的流逝让历史失去了真实性,但后人对先祖的崇拜和敬仰却通过这种“尊神”的记载不曾忘怀。

关于蒙古先祖,还有一种说法:蒙古的先祖在和突厥人的战斗中被打败,只剩下了两对夫妇。他们被迫逃难,逃到了高耸入云的额尔古纳?昆山上。

额尔古纳?昆山四周是悬崖峭壁,难以攀爬。虽然无路可走,无径可攀。但是为了躲避敌人,生存下去。四个人只能披荆斩棘,扯着藤条,越过山涧。虽然手指被磨破,脚掌被磨烂。但是他们依然下定决心,顽强地向山顶攀登。

渴了就喝山泉水,饿了就采摘山中的野果充饥,终于攀登到山顶,在深山老林中居住下来。

经过数百年繁衍生息,人口不断增加,逐渐形成了乞颜和涅古思两个氏族。两个氏族人数不断增加,渐渐分出了七十个分支。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蒙古人中出现了一位受人尊重的氏族长,他的名字叫做孛儿贴?赤那。而他的夫人就是豁埃?马阑勒。

高山之上人数众多,逐渐无法满足众人的生活。氏族长孛儿贴?赤那觉得再不想办法离开额尔古纳?昆这座高山,整个氏族未来将毫无发展,甚至因为高山之上食物短缺,空间有限而引起氏族内部混乱。

于是,孛儿贴?赤那与豁埃?马阑勒商量:“夫人:如今氏族人数众多,高山之上已经无法满足大家的生活,但是上山容易下山难。当年我们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杀,迫不得已逃命到这里,如今再不带领大家离开此地,整个氏族就无法存活。我想在仲秋时节,召集各氏族头领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下山的办法。”

豁埃?马阑勒说道:“确实应该离开此地了。为了氏族的未来,即使再难也要离开这里,不然氏族无法发展壮大,并且难以生存发展。和大家共同商量一下,也许会想出离开这里的办法。”

仲秋时节,孛儿贴?赤那和豁埃?马阑勒召集了各部氏族头领,提出了要下山的想法。各部首领纷纷支持,只是额尔古纳?昆山高耸入云,悬崖陡峭险峻,谁也想不出下山的办法。

众人叩拜额尔古纳?昆山,请求天神指引,让大家能够离开此地,去更适合生活的地方发展。

在天神的指引下(《蒙古秘史》中如此描述,但不知是用何种方式指引的),人们杀了七十头牛,用整张牛皮做了七十个非常大的鼓风箱,又烧制积攒了九百车木炭,清理了九九八十一个矿洞口。

孛儿贴?赤那带领所有人叩拜天神,然后孛儿贴?赤那点燃了木炭篝火,选中了七百名身强力壮的男子拉起风箱,又安排了九百名身强力壮的男子负责运碳和轮番向火中添碳。烈焰熊熊,火光冲天,整个山区如同霞光映照,满山红艳。

大火整整烧了七七四十九天,矿洞中的矿石被高温的烈火融化,变成火红的铁水在山石上流淌。

在高温铁水的燃烧下,山石不断坍塌,随着“轰隆隆”响声不断,额尔古纳?昆山险峻的峭壁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豁口,炙热的铁水沿着豁口蔓延,逐渐延伸到山麓,炙热的铁水,在山麓中燃烧出一条坑洼不平的道路,可以直通山下。人们终于可以陆续离开这里了。

蒙古人走出深山,来到了水草丰美的草原,从森林狩猎民族变成了草原游牧民族。

额尔古纳?昆山,实际在《蒙古秘史》和其他蒙古史中记载叫做“额尔古捏?昆”山。因为此山就是现在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东部的山地,所以为了让读者更好的了解此山现在的位置,才将额尔古捏?昆山改为额尔古纳?昆山。

实际上在《旧唐书?室韦传》中蒙古人已经出现了,唐人称其为“蒙兀”,《新唐书?蒙兀传》中,却称其为“蒙瓦”,并且认为他们源于额尔古纳河流域的山地。

唐朝记载蒙古人之后,蒙古人便在汉文典籍中不断出现,只是音译不同,称呼大约有二十多种,例如:蔑杰子、梅古希、毛纥、萌古、萌古子等等。元代后,其音译确定为“忙豁勒”,名称才正式被定为“蒙古”。

蒙古人的发祥地是在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河一带的崇山峻岭中,从氏族发展到部落,人数逐渐增加,为了寻找更适合生存的地方,其中两个部落的人走出了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