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3章 雨落之后开始流血2(1 / 2)天仙修凡记首页

在突袭发动前一刻,阿信接受了突袭东岸的前军指挥权。

双虎营、鹰扬营、铁浮屠重骑、慕容氏精锐轻骑,以及助战的山魈和单仲扬等武道高手,过河前突的数万精锐,接受阿信的调度指挥。

早在军帐议事时,韩擒虎就曾提出来这个建议,参与 军帐议事的将领们心里明白,韩擒虎之所以提出将前军指挥权赋予阿信,这个来历不明的少年将军,是无奈之举。

虽然都认为是无奈之举,他们还是认同韩擒虎的提议,认为由阿信担当前军总指挥最妥当。

按照军中资历和声望,慕容素本是前军总指挥的不二人选。

但是,出了华郡慕容氏袭击友军,羁押友军主将的事件,担负攻击主营任务的高氏和独孤氏两支强军,对独孤氏恨意难消,怎会接受慕容素的指挥呢!?

而且事件结束后,慕容氏将士也对高氏和独孤氏心生警惕,高柏和独孤伯璨两人也同样不合适担当前军指挥。 紫铜关副将宇文近山,身份和资历够,作战也勇猛,但是,让他指挥数万大军,。。。。还是算了吧。

韩擒虎选择阿信担当前军指挥,还有一个原因,突袭荡寇军的方案,是以阿信沙盘演示出的战法为基础,再经过众将细化后,确定的最佳方案。

他们这些军中宿将们,设计出的最激进疯狂的突袭方案,相比起这个方案,也会显得四平八稳。

初听阿信的突袭方案时,不免觉得有些儿戏,只有细细思索,才能察觉到这位来到边关仅三两日的少年将军,对荡寇军防御设施以及兵力分布,,以及紫铜关内各营的特点,都了解的极为透彻,貌似大胆冒进的方案,其实是针对敌军薄弱处,彻底释放了各营的优势。

切实做到了扬长避短,以少胜多。

韩擒虎提议阿信担任前军指挥时,曾说过,如果不是阿信太过年轻,他原意是让出总指挥,此战由阿信居中调度。

还有一个原因,担负整个计划攻坚重任的单仲扬、钱宇等武道高手和山魈群盗,是游历在西魏正规军之外一股援助,西魏诸将都不清楚他们的真实战力,自然无从在纷乱的战场上及时做出合理的预判,适时调度兵力给予配合。

独孤伯璨和高柏也是大力支持由阿信担当前军总指挥,其中有多少让慕容素心里添堵的心思不清楚,俩人明面上说出的理由倒是无人辩驳。

“抵近战线的前军指挥官,最需要具备的素质是迅速辨别出战场变化,以超卓的应变能力,做出最佳的应对变化。 试问,谁能比小二将军做的更好!”高柏说这段话的时候眼睛斜乜着慕容素。

阿信来到紫铜关短短三两日,便洞悉对峙的两军各有何种优劣,设想出一套让众多军中宿将叹服的方案。 所展露的军事才华,已经证明了是一颗在冉冉升起的名将之星。

阿信此行来紫铜关,是受小石头指派,保护冯家父子,莫名其妙多了个西魏国游骑将军的官身,他也没如何在意,只是当是这一路行事时的个工具。

对西魏国和西魏军队,阿信没有归属感,在他心里,东西魏大战,是魏人之间的战争,谁死不死,谁家胜谁家输,都不关他的事。

哪怕绿林道和荡寇军仇怨深沉,也没必要借助西魏大军之力报仇。

当即便直接拒绝了韩擒虎。

如果不是二叔突然来临,他和大桃子兴许早就离开了紫铜关。

参与到军帐议事,故意嘲讽西魏众将脑筋僵化,制定的作战计划不值一钱,也是被老乔蛊惑了,才一时头脑发热。

直到突袭发动前的最后一刻,阿信才接受了前军指挥权。

不是因为韩擒虎的真诚,也不是因为慕容素和高柏独孤伯璨再三保证甘为驱使,也不是因为好哥们大桃子的怂恿,而是师父谢五的劝说,让他改变了心意。

‘机会难得,别错过了!

西魏最精锐的数支军队,对阵东魏最强悍的荡寇军,三河口之战,是聚集了两国最强大的军队,一场关乎了天下局势变换的大战。

天下最强大的步卒,最精锐的轻骑,冲击力最强大的重骑。

十数万天下最强军队的大决战,兴许,人生百年也再难遇上一次。’

阿信是在一群将领们注视下,被二叔单仲扬逼视着,脑袋让师父拍了又拍,无奈的抽着鼻子,接下了前军指挥权。

阿信接受了前军指挥权,立刻收敛起了懒散,抢在突袭发起前的最后一刻,对强军出战序列做出了一些微调。

随后的战事发展,证明了阿信这些仓促间做出的调整很及时。

他首先下令,命令步行出战的两支精锐,山魈在左,鹰扬营在右,踏着桥栏杆随重骑一起突袭。

过桥后, 留出一千慕容氏轻骑,五百重甲铁浮屠,五百鹰扬士作为预备队,由他调遣。

两个命令,前一个,山魈和鹰扬营将士大雨中伴行重骑,在桥栏杆上纵跃前进,失足落水是难避免,却增强了突袭的奇效,为后续的重骑等部队清除掉了桥头堡垒防御,加快着整个突袭部队出击的速度。

后一个,虽然只留下二千人的预备队,已经解决了分化严重的前军各营存在的危机。

看似随意下达的命令,却是一个果决冷酷,一个心思缜密细致。

负责突击的骑军出城前,关城上垂下了数百条长索。

王近山率领的一万边军步卒,山魈和弃马步战的鹰扬营,已经在大雨的掩护下,下了关城。

紫铜关到桥头这一段,王近山亲自率领着紫铜关的三千步卒,奋力奔行在马蹄前,尽可能摧毁荡寇军设置的拒马等路障,清除通道左右的箭楼、暗堡。

重骑奔行在桥面上,左右桥栏上不时有纵跃的身影失足跌落大河。

作为大军前驱的三百重骑踏上东岸地面,两营步行精锐同时也踏足了东岸。

精锐步卒第一时间便夺取了布置在桥头的荡寇军弩箭阵地,将弩箭调转方向,摧毁了两边的箭楼,配合后续的部队将占领区域向两侧拓展开。

“大桃子你不要管须陀哥哥,赶快帮重骑从大营中冲出一条通道! ”阿信登上东岸,首先拦下见了血就发狂的冯行偃,不让他去给暂时陷入围攻的章须陀帮忙。

又大声催促着山魈,绕过正面的步军阵型,加速赶赴栖霞关。

桥东边,两座大营之间这块空旷区域,宽两百丈,纵深不到三里的,黑骑章须陀率领重骑一鼓作气,在被拦截下之前,为后续部队推挤出了两百丈空间。

数万兵马紧随着到达,又有序的向南北两座大营发起了攻击。

西风有些小了,下了大半个时辰的大雨还有更大的趋势。

被大雨冲洗后的天地,已经不再昏暗,但是稠密的雨帘层层叠叠,三十步外的景物都看不真切。

暴雨朦胧中,鹰扬营将士们沿着河岸向北一边突进,一边吹响哨子,为破营的重骑指引着方位。

一个负责吹哨的鹰扬士被遁声射来的箭矢射杀,哨声稍停,就有人从袍泽嘴里抠出沾满血沫的哨子,边继续沿着河岸向南奔行,边吹响了哨子。

阿信心里极其厌恶鬼子六,当慕容素一意孤行要做冲营的前突,还是留下殷三和刘青山紧随保护他,“拜托二位,护住六将军!”。

统领三百重骑的独孤氏校尉,紧追在黑骑后面,一路上眼看着当先黑骑一往无前的冲击力,亢奋的一路高喝不停。

这才是重骑呀!

独孤氏端坐王位时,动用倾国之力打造的铁浮屠重骑,虽然被冠以西魏第一强军的名头,其实这支重骑兵实战的经验极其匮乏。

独孤家与六镇别家生出龌龊,刀兵相见时,别说是全营出动,只是一千铁浮屠出动,便能起到震慑的效果。

三百骑直线前进,为后续大军扫清阻碍,在西岸时得到步卒相助,又有万人敌的猛将在前开路,冲过桥时尚有二百多骑,只是在大雨中厮杀狂奔数里,已然是人马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