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章 长陵边镇(1 / 2)东明录首页

秋风渐浓,让人感觉到一丝凉意。

踩在山路的落叶上,零碎的声音萦绕耳畔,仿佛童年听的童谣,让人沉沦其中。但我们已经不再少年,听不进歌谣,眼里只有面前的路,心里想着未来的路。

江城穿着一袭白衣,清秀的脸上露出一丝沉醉,清晨的山间总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舒适的温度,新鲜的空气,动听的天籁。人道世间无限好,尤其是那黄昏落日,但是清晨晨曦,却独得他喜爱,于黑夜的凉意后升起的温暖,恰到好处的不温不火。

他的手里一如既往地拿着那把普普通通的长剑,还有那把惊极。

陶胜跟在他后面,她穿着一身红色的锦衣,扎着马尾,背着一个褐色的大包。因为想到今天中午应该能到长陵的边镇,她难得的画了下峨眉,一点朱砂唇,显得英气之中带有一丝风情,她高挑的身形更是衬托着她独特的气质,也许心里想到要出去见世面,她显得格外兴奋,时不时在江城的身边绕过,一路上的东西她似乎很感兴趣,即使山里的东西她已经看过许多遍,可能她觉得会见到新的东西了,就怕自己忘记原来的东西。

“大哥,我们还要走多久才能到。”终于,她忍不住问走在前面的江城。

“快了,再绕过几个山就行了,我们走得已经算快。”江城说。

陶胜走快了几步,追上江城说道:“我们要在长陵停多久,虽然我以前看过几次,但感觉没看够,但是我又担心看不到未央的灯火会,错过了要等一年的。”

陶胜担心地皱起了好看的眉头,江城看了看她,淡淡地笑了笑,小妹虽然看起来很成熟,但其实也不过才及笄时候,难免还是有些孩子性。

江城是从战争里面被师父捡出来的孤儿,一直跟随师父长大,没有师兄妹,一开始想着多了一个人可能自己会不适应,但现在看来自己还挺喜欢的。

“十月十五日的秋月词会,现在才五日,最多七天我们就能到未央,所以在长陵最多能看两日,当然如果买到马赶快一点也是可以的。”

“好,那我们一定要去买下长陵的那个桂花糕,我可喜欢那个了,还有三花饺子,糯米粥。”陶胜扳着手指数着,越想越开心,不由地快乐地甩起手,迈开步子加速向前。

眼前的山路在眼前不停地摇摆,突然间,前方的路上依稀看见几个人,稀稀落落地向他们后方走去。

陶胜第一个看到,有些好奇地踮起脚来,想要看清路上遇到的都是哪些人。

江城也在随后看到,只见是一群穿着破烂布衣的农民,他们拖家带口地从那里缓缓地走来。

年轻的两个男人,看上去有些瘦弱,但是手臂上的肌肉却十分精细,只是他们的面容有些沧桑,肤色黝黑,并且显得有些龟裂,仿佛干枯的裂土,嘴唇发干下,他们不停用舌头舔着。他们头上带着一个斗笠,风尘仆仆,但他们还是卖力地推着一个小拖车,拖车上面装着许多家当和农具,或者说装着他们大半个家。

仿佛是迁徙般,老人跟在后面走,老头还有些力气的,用枯瘦地手指在拖车后面帮着年轻人推,老太婆看起来似乎有些没有力气,由那些农家妇女搀扶着,他们穿着草鞋,在不平的山路中穿行,妇女和老太太已经蓬头垢面,看起来几天没有梳洗。但他们依旧不嫌弃的,向着某种目标走着。

江城在他们眼中看到了疲惫与无奈,但眼底间还是有着一丝希冀。

这时候他才注意到,也许全场最无忧无虑的,是拖车后边的几个小孩,他们有男有女,穿着短衫,光着脚,有的已经在拖车上睡着,嘴里砸吧着,有几个小孩光着脚,在拖车上荡着,眼睛里看着父母和爷爷奶奶,嘴里念叨着:“我饿。”

“再坚持一下,到下午点才能吃。”一个妇女看起来是他的母亲,用一双粗糙的大手抚摸男孩的头,温柔的说道,她干涸的嘴唇有些颤抖,似乎能说出来话都是花了很大力气,但她没有抱怨什么,依然搀扶着旁边腿脚不便的老太太走着。

陶胜看到眼前的场景,突然有些沉默不语。江城突然想起什么,对陶胜说道:“把包里的东西分给他们吧。”

陶胜点点头,从包里取出些饼和水,两人走了过去。

“你们是从下唐来的灾民吧?”江城问道。

两个青年中,看起来更年长些的,见到江城和陶胜上来,连忙弯腰行礼道:“公子所言极是,我等就是从下唐过来的。”他看了看两人的衣着,推测两人的身份应该比较尊贵,当下心里更加惶恐了几分。

“你们看起来像是几天没有吃饭喝水了,我这里有一些,你们快拿去吧。”陶胜走了上来,递给他几张饼还有水。

“这?”青年迟疑了一下,但还是木讷地说道,“那小的就多谢两位大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