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7章 实验(2 / 2)遗弃之地:畸变下的生与死首页

因此,他们必须开发更高效的复合材料装甲,以便于保证其稳定性,让得设想能够成为现实。

辰楠时不时穿梭于各个工作台之间,时而驻足查看进度,时而与李少文几人热烈讨论。

他对每个细微环节都了如指掌,却又保持着不断求索的热情,既是科研者追求的进步,也是为了生存的搏斗。

这段时间以来,几人都沉浸在这无尽的忙碌之中,历经无数次的设计优化和材料测试,终于迎来了‘时空旋涡’装置的组装阶段。

科研区内,一台台智能机械臂按照精确到微米级别的装配程序,依次将经严格筛选和精细加工的组件逐一安装到位。

从复杂的核聚变反应堆到纤细如丝的超导线路,再到坚固而轻巧的抗辐射装甲,所有部分都在紧密配合中逐渐构成完整的引擎结构。

组装完毕的微型‘时空旋涡引擎’宛如一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静静躺在实验台上,等待首次启动的时刻。

整个顶层区域都弥漫着一种混合着紧张与兴奋的气息,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目不转睛地盯着控制面板上即将跳跃的数据流。

然而,当启动指令下达,本应照亮宇宙梦想的引擎却未能如期亮起璀璨的光辉,仅仅发出了微弱的嗡鸣声,无法达到临界状态启动时空扭曲效应。

这一突发情况让所有人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但辰楠并没有因此气馁,反而表现得更加冷静与沉稳。

迅速组织并开展故障排查,他们通过先进的监测设备捕捉引擎内部各部分的工作状况,同时调取海量实时数据进行深度分析。

在经历了几轮彻夜未眠的研究后,并对比小艺模拟与演算的数据参数。

他们发现了一个隐藏在复杂系统中的关键问题:

由于超导体冷却系统的微小瑕疵导致温度管理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了量子引力波操控系统的稳定性,使引擎无法顺利启动。

针对这一症结,辰楠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他们在原有冷却系统的基础上引入了新一代智能温控元件,以更精细化的温度调节能力保障超导线圈始终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同时,对量子引力波调控模块进行了微调和优化,使其更能适应细微温度变化带来的影响。

在一轮又一轮的调试与改进之后,科研团队再次鼓足勇气,准备进行新一轮的启动试验。

随着倒计时归零,几人于紧张中,时空旋涡引擎再度尝试启动。

当引擎内部的核聚变矩阵开始运作,伴随着轻微的颤动,引擎内部终于产生了预期的能量波动。

一团微弱但稳定的引力场开始围绕着引擎核心形成并逐渐增强,而后,强大的能量如潮水般汹涌澎湃,驱动着超导纳米线圈高速旋转,将电磁力转化为引力场。

与此同时,量子引力波调控系统也开始发挥效用,将引力场聚焦并向内压缩,试图模仿宇宙中黑洞形成的自然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几人死死地盯着引擎周围的空间处。

那里,在扭曲与平整之间,来回交替,一个微小的空间扭曲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