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洪承畴已经出京,卢象升部正从兖州向荥阳进军,秦良玉部也从夔州出发前往襄阳。
爱卿为会同户部做好粮草运输,尤其是秘书处提到的几个关键屯粮之地,一定要保证屯粮充足。
另外,秦良玉部还要负责协防中都,淮河上的船只一定要提前备好,万万不能出了岔子。”
一项项原本应该由内阁下达的命令,如今都以秘书处的名义从皇帝嘴里说了出来。
而内阁也果然像他预料的一样,从决策者变成了跑腿的,温体仁心里颇不是滋味。
压下心里的万般思绪,他躬身应道:
“臣遵旨!”
“嗯,那爱卿就退下吧!
有什么问题,随时报与朕知!”
“臣告退!”
看着温体仁离去的背影,崇祯的嘴角不由的翘起。
将其他内阁大臣的批红权利重新收回来全部交给首辅,是他思量了很久才下的决心。
前身其实也并非是个傻子,意识到自己在被架空之后,他也做出了自己的应对。
将批红权一分为五,就是他的其中一个尝试。
按他的设想,将权力分散,便于他从中分化瓦解。
他的目的也确实达到了一部分。
每个人都有了批红权之后,五个大臣为了把其他人比下去,比赛一般的在他面前表现,行政效率和行政精准性都高了不少。
但由此带来的副作用也很大。
五个人都开始向他汇报工作之后,他本人的工作量比之前大了好几倍。
每天大量的奏疏,让他彻底成了一个批奏疏的机器。
彻底陷在了事务性的工作里面之后,使他完全没有时间来考虑关乎大明朝命运的根本性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极坏的影响。
之前批红的权利在首辅手里,其他内阁大臣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归附于首辅成为应声虫,要么全力监督首辅,找机会取而代之。
无论他们选择哪一种,事实上内阁里面都只有两股力量。
相应的,依附于这些内阁大臣的力量也就被分成了两股。
大家在互相监督、互相促进之中,你方唱罢我登场。
聪明的皇帝,完全可以隐在这两股力量的后面坐收渔翁之利。
但崇祯把批红权一分为五之后,就打破了这种平衡。
本来只能在依附首辅与对抗首辅之间二选一的内阁大臣们,因为有了批红的权利,直接便有了进阶为一股新势力的资本。
几乎没有什么过渡的时间,崇祯做出了这个改变之后,朝中的势力便迅速的由两股一分为五。
五支有着不同目标的势力,几乎是瞬间就将朝堂搅成了一锅粥。
更糟糕的是,这五支力量之间,因为同乡、师生等等关系,还不可避免的会有交叉。
别说是崇祯,就连他们自己内部,可能有时候都分不清某一个人到底是属于哪个派系。
如此混乱的局面,再精明的渔翁都有可能会无从下手,更不要说本就不擅长此道的崇祯。
因此,前身可以说是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被斗成了一锅粥的大臣们给高高架在了空中。
反正拥有了前身全部记忆的崇祯,复盘了无数次,还是没理清楚其中的头绪。
也正是因此,他才下定了决心,趁着这一次的机会把其他内阁大臣的批红权收回来。
至于收回来之后会怎么样?
那就看温体仁的本事了!
他要真搞不定的话,自己再将他推出来祭旗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