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回家(1 / 2)1983年的海盗首页

夏杰民陡然间发现自己竟然如此的精神上依赖父亲,不是生活上,也不是经济上,而是来自血脉的召唤。以前他一直没有意识到父亲对自己如此重要,爹只要在,他就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可以任性,可以叛逆。

现在,他一个人了,一个16岁的少年。再也见不到那个不怎么说话,却在这里做好饭等着他的中年男人,一个无怨无悔默默不停忙活的父亲。

夏杰民走进这个占地3分不到的还算宽敞的院落。院子与冬儿家的院子连为一体,中间的院墙是共用的,只有一米7高,过年的时候他刚好一米七高,与院墙平齐。当时冬儿他爷爷还说要加高中间的墙,不然某个小贼偷东西太方便了。

这个院子与隔壁的院子一样,都是四方形,四面都有建筑。正对大门的是正屋,他家的正屋比隔壁矮了有一尺多,是紧贴着隔壁的石墙建的,屋顶的瓦片只覆盖斜斜的屋顶下部约三分之一的样子。

瓦片上方屋顶都是用厚约四指的小麦杆铺的,麦秆要选半米长的完整麦秆,不能被压扁。麦秆表皮光滑,中空保温防水,最关键的是材料易得,不用花一分钱,只要有种小麦的地方,应有尽有。

麦秆的下方是一种当地叫柴杆的芦苇帘,当地人称柴帘,用途极广,盖房子只是一种用途。柴帘覆盖在房梁上,以薄木片小铁钉横着镶钉固定,有条件的可以再刷一层桐油防水。再在固定好的柴帘上抹上一层泥浆,再将麦秆根部一端约两指宽也粘上泥浆,粘到柴帘上,麦秆稍向下,抚平,压实。就这样一层层往上,粘,抚,压。他家每3年左右就要在冬天没有雨的季节,翻新一次屋顶,否则,时间一长,麦秆腐朽漏水,导致房屋无法住人。

夏杰民从小就在家里翻新屋顶的时候从头到尾的看,早就看会了,每次都跃跃欲试,没一次如愿,这是家中大事,小孩子自然不容许插手。夏杰民知道,这些看似简单,实则大有学问。这些材料都是随处可见,但各种材料的选择,如柴杆麦秆的长短粗细,软硬干湿,排列编织,都有讲究。泥浆的选材配比,天气与时机的的尺度把握,过程中的细节掌握,无一不显露出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他们没有高深的学问,也说不出什么因为所以。但他们就是一代代积累经验,口口相传,手把手的教会下一代,如何就地取材,给自己和家人建立一个温暖安全遮风挡雨的窝,这个窝叫家。

从院门方向,正屋左边是两间更简陋的房子,背靠一米八九高度的院墙,其他三面全是土墙。几根木头做支撑,搭着木头做的房梁,上面房顶是全麦杆的,材料和组合与正屋相似,只是少了些瓦片,石头也用的少,只有地基用了一点,但做工敷衍的多。借着厚实的石头院墙做支撑,居然也很结实,借着他爹勤换屋顶的麦秆,从未漏水垮塌过。两间房屋的房门也是简易的木框竹面的门,一米高的位置随意的都有一对铁制卡销。卡销一雌一雄,雌的在门上,雄的在门框木柱上,卡在一起,卡销上的孔对齐,可以挂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