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玉匣(1 / 2)观江首页

赵观江抬起头,似乎不太理解,这小匣子虽然看起来十分精致,但好像…也就那么回事?

值得老天师这么郑重其事的交给自己么?

他有些摸不着头脑。

但也没来得及如何思考,这玉匣在老天师的灵气灌注之下,很快变得只有小拇指甲盖大小,随后钻进了赵观江丹田之中。

老天师有些庄重:

“龙虎山第三十七代掌教张允民,奉师爷令,将世传玉匣赠予广陵府赵家儿郎赵观江!”

他掐起几炷香,插在供奉历代天师的牌位前。

老天师庄重又决绝的声音吵醒了郑潮,他仍旧十分虚弱,虽然身体上的伤开始慢慢愈合,但脑海中被层层龙气包裹着的大团梦华依旧让他头疼不堪。

好在老天师并不打搅,他有些艰难的坐起身子,询问赵观江发生了什么。

整整花费一刻钟的时间,才差不多捋清楚这期间发生之事。

郑潮皱着眉头,全然不顾自己身上的伤势,就这么站起身来。

然后对着老天师一躬鞠到底:

“小子郑潮,谢老天师救命之恩。”

又转向常赤,同样鞠躬:

“谢过常赤真人救命之恩!”

常赤那张向来不苟言笑的脸上,此时也挂着微笑。

老天师微微点头,对这年轻人也很满意。

常青这小子,从哪找的这么两个宝贝疙瘩,真想忽…问问他们要不要做龙虎山嫡传啊。

郑潮替赵观江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老天师,小子斗胆一问,您交给我这弟弟的,是什么重要的传承?”

老天师则笑道:

“这宝物,说有用,也没用,说没用,也有用。”

郑潮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废话,一边品味着老天师的话,一边等着下文。

“此宝是龙虎山传世之物,对于天赋极佳资质上承的修行者,并无作用。”

老天师话说一半,瞥过眼观察起郑潮来。

看到郑潮眼中神色并无丝毫变化,老天师心中满意更甚:

“但对于资质平平无奇之人,却可以为其弥补先天资质的不足,强行踏出一条修行之路来。”

郑潮看看赵观江,赵观江看看郑潮。

两人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疑惑,但郑潮是震惊而疑惑,而赵观江则是单纯不解。

但郑潮很快回过神来,拉着赵观江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谢老天师赐宝!”

老天师不以为意,示意他们不必多礼:

“此宝虽然妙处颇多,但却极其择主,需要持宝之人,有一颗真正的赤子之心,若是宵小之徒,是绝不会助其修行的。”

郑潮闻言点了点头,他虽然并未踏上修行之路,但已经能够直观看到,赵观江周身灵气流转速度加快,灵气从丹田满溢而出。

这应该算是被玉匣认可了?

最摸不清头脑的甚至不是常赤,而是什么都没搞清楚的赵观江。

不是,什么东西就要传给我?怎么着就宝贝了?我怎么感觉我的血在倒流啊?娘,好晕!

但他并未显露出来,虽然说起来都是自家长辈,但架不住在场各位他真的都不熟啊。

灵气飞速流转着,很快就将赵观江五脏六腑巡游一遍。

一股热腾腾的蒸汽在他体内奔腾,但却又不至于太过汹涌,将他伤到。

这么两炷香的时间,却仿佛过去几天之久。

随着身体各处闭塞的经脉被灵气贯通,赵观江虽然昏昏沉沉,但精神却十分清醒。

他已经失去了思考其他事物的能力,如同被人伸手不断抚摸的小猫小狗,暂时不会去想别的,就是享受着这种感觉。

“他的根骨,经脉,天赋,确实都太平凡了,按理来说是不应当走上修行之路的。”

“但他的心性…确实也是最适合这玉匣的。”

连老天师自己都觉得似乎有些太凑巧了,偏偏就是老赵家的孙子来了龙虎山,又偏偏这孩子资质很差,自己又恰好在为这玉匣寻找传人。

要不是这玉匣乃是师爷亲传,他都要怀疑是不是有人暗中作梗了。

也许的确就是无巧不成书。

但他相信师爷亲传的法宝,几十年如一日般用灵气着,就是最好的证明。

他也相信老赵家的血脉,这孩子日后,定然不会走上弯路。

他更相信自己亲传弟子的眼光。

给就给了,哪会心疼呢,法宝本身也是给人用的。

就算今儿不遇上老赵家的小小子儿,将来也会传给其他人,谁用不是用呢。

将来这孩子,是要站在常青的身边…乃至身前的。

也许在他人看来,龙虎山这般相信两个孩子,着实是有些太过…随意。

万一这两个孩子是魔教的探子,妖族的奸细呢?

这样做确实承担了太多的风险。

但也足以看出龙虎山对宋景的信任。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向来是最令人信服的道理,谁说不是呢。

宋景都敢把命,交在这两个孩子的手上。

而这二位,也的确没有辜负他,这不就是最好的证明?

说来也不奇怪,这位老天师张允民,的确从小就是急性子,暴脾气,遇事不会太过多考虑。

他行事做人,主要易凭的,就是直觉。

而他的直觉这些年以来也的确不曾有误过。

或许这也是一种天赋吧。

毕竟单看外表,谁又会想到这位枯槁瘦小,白发白须,不染凡俗的老者,年轻时也是一代豪侠呢?

当年他和严老儿,赵老鬼三人,也曾踩在整座江湖的头上,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斩妖除魔,好不快活。

老天师脑海中不由得闪过赵老鬼那张似乎永远严肃的臭脸,谁能想到,年轻时他最爱笑,放声大笑。

似乎,远离了江湖,各自接过了肩上的担子后,他们也变成了曾经最讨厌的,墨守成规的那群老头子。

用一句俗语来形容,应当是:

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

老话说的还当真就是在理。

再说这赵观江,被灵气打通了体内经脉后,灵气开始缓缓聚集在丹田之中。

他的丹田,就好像是吸尘器的内胆,不断地将玉匣中溢散出的灵气聚拢到其中,压缩,凝实。

最初,这过程还由玉匣主导,但过了一会,已经熟悉了灵气走向的赵观江,就开始已经尝试着控制丹田吸收灵气了。

不得不说,就连老天师也对这一幕有些惊异。

这些年来他虽然将这玉匣保养的极好,但苦于没有能够传承的对象,始终不能细察其中的玄妙。

如今此情此景,对他来说,也未尝不是一种观道。

毕竟师爷所走的修行之路,与龙虎山素来传承的路数不同。

龙虎山天师之位,近千年以来的传承,向来是道法最高,声望最重者居之。

天赋够高,有希望继承天师之位的孩子,从小就会被传承龙虎山独特的修行之道。

尽管每个人最终走的路依然还是各有千秋,但毕竟是有据可依的。

但传下这玉匣的那位师爷,可并非如此。

龙虎山道法,他也是从小修行的,但苦于天赋不足,一直到加冠之年,都没能修成金丹。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惊煞旁人的决定:

他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他的后半生,都在为了能够自己踏出一条修行之路而不断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