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3、想强国,先改革(2 / 2)史新编首页

于是,楚悼王召回吴起,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吴起一条条地列举了楚国的弊端,每一条都直中楚悼王的心窝。

最后,吴起对楚悼王说:“想要强大,唯有变法。”

楚悼王折服于吴起的施政理论,便将变法的任务全权交给了吴起。

这之后,吴起在楚国开始了他的变法之路,而楚国也因为有了吴起变法,遂成功挽救了贫国弱兵的局面,重新踏上了富国强兵的道路。

楚国的变法和魏国的改革都彻底坚定了秦献公的心。献公期望着有朝一日能紧握秦国政权,将这个在流亡期间学到的经验应用在秦国身上。

如果这样,秦国必然强大。

奉献公在魏国学到了这层道理。同时,他也从统治者身上寻找问题。

对比秦魏两国的国君,秦国从秦厉共公起就不曾出现过一个英雄般的君主。

反观魏国,无论是魏文侯,还是其后的魏武侯,都具有非凡的政治魄力和战略眼光,更兼文侯其人,有识人之能、容人之量,方可笼络众多贤臣。

因此,在魏文侯、魏武侯和楚悼王这些君主身上,秦献公看到了一个强国的统治者理应具有的品质,便将这些品质学了过来。

秦献公在魏国期间学到的治国方法可谓不少。

而这全赖于他那颗坚决复兴国家的心,如果换了别人,在魏国安逸地过着日子,三十年过去,只怕全然忘掉了自己国家的疼痛。

秦国有这样的君主,又何愁不复兴呢?看来,秦国百姓这次的赌注是下对了。

这个君王在自己即位的第一年,便开始改变了秦国人民的生活。

秦献公元年(公元前384年),献公刚在人民的欢呼下登上君主位子,忽然就做出了一件轰动秦国的改革——废除人殉制度。

人殉在秦国有多年的历史,它除了让贵族大夫们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外,对于秦国的发展有弊无益。

若在国家兴盛时,对于人口的需求不高,人殉制度的缺点自然也不会太明显。

可到了秦献公的年代,对于人口尤其是青壮年的需求提高,人殉制度夺取生产力的缺点便暴露无遗。

因此,秦献公的废除人殉制度意义非凡。它从根本上制止了秦国生产力和兵源的缺乏。

有了生产力,秦国的农业和工商业便兴盛起来,秦国的经济也因此而重回平稳发展的轨道。至于有了兵源,这对于秦国军事的贡献,自是不用多讲。

这之后,秦献公做了第二件大事——迁都。秦献公将都城从本来的雍城迁到了秦国东部、地近河西地的栎阳(今陕西西安阎良区武屯乡)。

这栎阳地近河西,秦献公的这次迁都之举一来向秦人表明了自己夺回河西之地的决心;二来也使得自己远离旧都雍城的束缚,因为在这里聚集了一大批有权有势的贵族。

除此之外,秦献公还继续推广当年由秦简公颁布的初租禾。初租禾对于土地私有的认可,对于地主来说当然具有诱惑,但对于贵族来说,无疑暗中剥夺了他们的权利。

因此,初租禾在东部边防地区推行得较为顺利,在西部以雍城为中心的贵族聚集地便受到了很大的抵触。

另外,初租禾作为支持地主的政策,还经常引起贵族和地主之间的冲突。

秦献公对于两者之间的冲突,采取了平衡缓和的政策。

他没有硬性地要求奴隶主贵族实行自己推行的初租禾,为了拉拢这些贵族,秦献公和当中最有势力的一家结成了姻缘。

对于地主阶级,秦献公在他们之中挖掘人才,从中选拔官员,让地主的势力变大,从而平衡其与奴隶主贵族之间的力量。

秦献公以联姻和宽容的方式对待贵族阶级,同时又让实行的政策偏向地主和农民。

在这种两相平衡之下,秦献公拉拢了贵族势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地主阶层的支持。因此,秦国渐渐有了复苏的势头。

这之后,秦献公还在国家的各个方面实行各种改革。

在秦献公的改革之后,秦国的国力渐强,人口增加,经济复苏,军事素质也提高了不少。

但是,当贵族们看透了秦献公的政策后,便明白了这些政策都是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前提的。

因此,秦献公的改革引起了部贵族的不满,也因为这个原因,改革在秦献公这里才无法跨出更大的一步。

当改革引起了贵族的抗议时,秦献公便想出了对外战争从而转移关注点的方法。

于是,在秦国经历了秦献公的改革而开始有万物复苏的美好景象时,秦献公便将眼光放到了外国。而在秦献公的眼睛里面,首当其冲的便是在自己东边的韩、魏两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