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8、春秋大舞台,有能你就来(2 / 2)史新编首页

信中在一贯的客套之后,表明了这封信的目的:秦穆公希望能娶得晋献公的女儿。

晋献公收到这个请求,在一阵迟疑和公开讨论后,最终做出了决定:将自己的大女儿嫁给秦穆公。

晋献公作为比秦穆公还有实力的诸侯,和秦穆公结亲已经算是给他面子了,何况这门亲事的主角还是自己的大女儿。

就这一点而言,也足见晋献公对于秦国的防备也不是丝毫无视的。

当然,让一个诸侯国的君主自己的女婿,这对于晚年的晋献公来说,也不失为提升自己威望的一个方法。

任何一门政治联姻,在背后都有双方各自的打算。

秦穆公的对晋政策采取和亲的原因:其一,是因为自己实力的不足,多年的秦晋之争对于秦国的实力提升并无益处,相反,短暂的和平反而能为秦国争取一段发展的时机。

其二,晋国作为秦国向东方前进的门户,要对东方施加控制力,就必须先搞好和晋国的关系,因此秦穆公此车无疑是借晋国为踏板,开始他的东进计划。

关于第一点,秦国是老手,自然无大碍。

关于第二点,就在这次结合的几年后,也就是晋献公走到了他的将逝之年时,历史将证明秦穆公的政治眼光是具有前瞻性的。

对秦国联姻一事上,晋献公有自己的算计。

晋献公虽然实现了晋国的强大,但此时的他也已步入晚年。

一个重病的老政治家已经有心无力,只能逐渐将眼光缩回到了宫廷之内。

与此同时,位于晋国南部的楚国正在崛起,这个国家对于晋国乃至整个中原的发展也有了一定的威胁。

另外,晋国的东方又盘踞着老牌诸侯国齐国。在这种多方夹击的情况下,晋国就有了稳定各方的理由。

当时,晋和三大诸侯国接壤,晋国和齐国实力相当,发生大的冲突可能性较小,因此对于晋国的问题就徘徊在结好秦国或楚国之上。

因为自从楚国从南方崛起,楚庄王就日益威胁到北方各诸侯的地位。

因此,北方诸侯对其均报之以仇视的态度。这一点,齐桓公先向世人表明了他的态度。

当时,齐桓公就曾派出军队准备伐楚,并为这次的出兵行动列举了两点理由,无外乎是楚人不尊重周王室的借口。

另外,后来的“疑似霸主”宋襄公也曾被楚所囚,释放后还和楚发生了一场大战。

楚国的遭遇表明了,在当时诸侯争霸的背景下,中原大国对于一个猖獗的“外来户”是可以持一致打击的立场的。

晋国作为中原大国,自然也不会例外。

和楚国相比,秦国在西北虽然也有崛起的态势,但只因秦人一贯忍耐,做事低调,所以他们的崛起并没有令其他诸侯国感到威胁。

同时,秦国和当时的霸主齐国中间隔了一个晋国,因此秦国的崛起并不会对齐国构成直接威胁,齐国认为没有必要对秦国施压。

秦国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获得了中原大国的认可,虽然这之中有些许轻视的因素。

在如此对于秦、楚两国的考虑下,晋国显然还是倾向于秦国的。

正好,秦穆公也懂得这样分析,因此他及时出手,将这个分析中的春秋格局变为现实。

懂得韬光养晦之计,这无疑是秦国比楚国聪明的一点,借由这一点小聪明,秦国顺利地打进了中原诸侯大国的行列。

秦晋终因为各种对于自身的有益考虑,终成婚姻,为日后令人津津乐道的秦晋之好起了一个好的开端。

而“秦晋之好“也因此成了政治联姻的代名词,到了后来,摒弃了政治因素,它也成为男女婚嫁的形容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