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另一个世界的他和她(2 / 2)院里的石榴树首页

她说这是她童年最美好最幸福的回忆了,我想这也是她记忆里为数不多对父亲的记忆吧。姥爷没有留下照片,长什么模样,估计在脑海里也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变得模糊,父亲这个词从此在她的生命中消失了,直到多年后,她成家叫爷爷爸的时候,才重新说出口。说舅舅长的像姥爷,有时我就幻想,那么姥爷就是一个瘦瘦的躯体,脸上的皱纹是有纹路的,一条一条的,手上抽着烟,在桌子上正伏案写作的样子。

幼年丧父,中年丧夫,这对剩下这三个孤儿寡母来说,生存就是急需面对的问题,这时14岁的舅舅辍学了,他开始要养家糊口了。

听妈妈说,舅舅从小成绩就非常好,学校里就是大队长,同学当中也很有威信。如果姥爷没有早逝,舅舅会不会在学业上更有出息呢。

如果姥爷没有去世,舅舅这个年纪的孩子,还享受着父母的溺爱,可他就要开始养母亲养妹妹。以至于多年后,舅舅重病在床的时,母亲每天定时去医院伺候他,她说不仅仅是亲情,更是养育之情,没有舅舅,她和姥姥可能早就流落街头了。长兄如父,舅舅也真的做到了姥爷的职责。

由于姥姥不识字,她也没有工作,舅舅的工资实在担负不起家里的费用,母亲也开始不去学校了。

母亲虽然上学不多,可她却在有限的时间里读了很多古籍,听她说是因为她的邻居鲁大叔曾经是s市的文联主席,家里的藏书一大堆,有左传,红楼梦,资治通鉴。由于鲁大叔夫妻没有孩子,他们就很喜欢邻居的小孩,舅舅和妈妈就去他家里看书。那时字还认不全,就看起文言文了。我想如果妈妈继续念书的话,如果姥爷没有去世的话,她会不会也成为一个编剧。

舅舅和母亲相继结婚成家后,姥姥去世了。姥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旧社会的女性,她不识字,当然也没有人去教她。她就像时代浪潮里一颗很小的沙粒,随着海浪漂泊,结婚生子,承受着命运的主宰,接受着丧夫的痛楚。姥姥就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平凡而又真实。

我也没有见过姥姥,倒是听说过一件趣闻。那时姥姥眼睛已经看不见了,家里养了一只猫陪伴她,有一次给姥姥煮了一碗饺子,姥姥就这么用手抓着吃,不一会没吃几个就没了,正纳闷呢,怎么煮的这么少。结果母亲一看,姥姥抓一个,小猫也抓一个,姥姥看不见也不知道,小猫的动作没有声音,就这样一碗饺子一半就被小猫瓜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