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六章(1 / 2)承泽天恩首页

刘域冥正在兴庆宫和李承泽带着小皇子读书,结果一位公公过来传旨说要李承泽带着小皇子去御书房,刘域冥一听没自己的事儿后就又重新坐下,结果公公说自己也去。刘域冥愣了,李承泽思虑了片刻后看了刘域冥一眼,刘域冥起身跟着李承泽去了。

范闲看了过去,就看见李承泽进御书房的时候,手中还牵着小皇子的手,范闲瞳孔微微缩了缩,怎么,这吴慈恩还备受皇帝关爱?居然连御书房都能进。看着这兄弟和睦的一幕,皇帝微微点头,似乎比较满意,太子脸上带着微笑,却不知道心里骂了多少句脏话。

“给范闲端个座位来。”待四位皇子齐齐站到矮榻旁边后,皇帝似乎才发现范闲站着的,随意吩咐了一句,瞥了眼站在一旁的刘域冥,将目光收回,刘域冥脸色依旧淡漠,她在这御书房里,从不要座位,就算赐给她,她也不坐因为站着方便练功。

范闲微惊应道:“臣不敢。”以他的品级,进御书房已属破例,这四位皇子还站着的,他如何敢坐?六位老大臣听着陛下给这年轻小家伙赐座,也觉得臀下有些发痒,动了一动,扭了一扭,咳了一咳,明显是有些不满意,心想自己在朝中少说也熬了二十年,才在圣上面前有了个位置,你这范家小子,居然初入御书房就能有座位!

太子看了大臣们一眼,对着皇帝恭敬说道:“父皇,范闲年轻,身子骨不比几位老大臣,看他惶恐模样,还是站着吧。”

这话说的极中正平和,不论是几位老大臣还是范闲,都心生谢意。

此时大皇子又多了句嘴,说道:“记得当年父皇让我们兄弟几个听诸位大人商议国事,必须得站着,是因为儿臣等日后要辅佐太子殿下治国平天下,既是听课,那学生便得有学生的模样……”他话没有说完,但意思却已经明白了,你范闲年纪轻轻,初涉官场,有何政绩,何德何能让我们几个皇子来把你当老师一样看待。

几位老大臣也捋须摇头——这座位看似寻常,但里面隐着的含义却非同小可,他们敢保证,今次御书房中,范闲如果真的有了座位,不出三刻,这消息便会传遍京都上下。

范闲正准备顺水推舟,辞谢陛下,不料却看着皇帝投来的那道淡然眼光,心头微凛,竟是将话又咽了回去。

庆帝看了眼刘域冥:“吴慈恩,你说呢,今日,他范闲,是坐得还是坐不得。”

李承泽感觉喉咙有些发紧,刘域冥瞥了眼范闲,又瞥了眼庆帝:“陛下,今日,范闲坐得这个位置,今日,不为酬其劳,只为赏其功。只限今日。”

众人不解,李承泽略微想了一下,随后似是想到了什么,瞬间明白了,悄悄松了口气。

庆帝有些赞赏地看着她:“看来,他们并不了解所为何事,你来说说。”

刘域冥带着冷意的声音响起:“范大人将庄墨韩的一车书拉回了庆国,这即是功。若在朝堂上有哪位可以做到似范大人这般的,自然也可以坐!”

众人默然,心知肚明这一马车书代表着什么,虽然还是觉得这位皇帝陛下在文道虚名上有些偏执,却也不好如何反驳。

皇帝知道众人在想什么,随后冷冷说道:“不要以为这只是读书人的事儿,什么是读书人,你们这些臣子都是读书人。文治武功,这武功之道朕不缺,缺的便是文治上的东西……一统天下疆土容易,一统天下人心却是难中之难,不从这上面下功夫,单靠刀利马快是不成的。”

大皇子的脸上明显露出了不赞同的神色,但父亲没有说完,自然不敢多嘴。

听着皇帝继续悠悠说道:“马上可夺天下,却不可马上治天下。文学之道看似虚无飘渺,但却涉及天下士子之心。想当年朕三次北伐,生生将那魏氏打成一团乱泥,谁能想到战家竟能趁乱而起,不过数年的功夫,便拢聚了一大批人才,这才有了如今的北齐朝廷,阻了咱们的马蹄北上……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们在天下士子心目当中的正统地位!天下正朔?这还不是读书人整出来的事情……舒芜,颜行书!你们是庆国大臣,但当年却是在北魏参加的科举,这是为何?”

舒大学士与颜尚书赶紧站起身来,惶恐不安。

皇帝摇摇手说道:“天下士子皆如此,如今还有这等陋风,朕不怪尔等,尔等也莫要自疑。朕只是想告诉你们,天下正朔、士子归心会带来许多好处,各郡路多得良材贤吏,便在言论上也会占些便宜。”

他望向大儿子冷冷说道:“朕知道你在想什么,但如果出兵之时,能少些抵抗,能让你治下将卒少死几个,难道你不愿意?”

大皇子默然无语。

皇帝又冷冷说道:“一马车的旧书,能为朕多招揽些周游于天下的士子,能为朕惜存无数将士的性命,朕赏范闲这个座,又有何不可?”

众人总觉得有些古怪,似乎陛下是在刻意向天下示宠,而且为什么范尚书没有出来代子辞座?不过整个庆国便是生于战火之中,国民们对于一统天下有压倒一切的狂热与使命感,陛下既然将范闲此次出使带回来的书,与一统天下的大势联系在一起,谁还敢多说什么,纷纷起身连道圣上英明,刘域冥只是冷眼旁观。

马车与天下能有什么直接的关系?范闲谢过陛下赐座,满脸平静,不骄不躁稳坐如山,心里却在苦笑着,不明白这位皇帝老子为什么非要将自己搁在火笼上面蒸烤,他悄悄瞟了一眼刘域冥,发现她的表情,自从进了御书房就越来越黑,难道,她跟这皇帝,有什么仇怨吗?

刘域冥心里冷哼一声,丫的,这狗皇帝想宠范闲就宠嘛,非要搞这出,说的那么冠冕堂皇,我呸!当初不都是你自己重武轻文嘛,现在这幅样子又搞得哪出,看来书上说的没错,玩权术的心都脏。

刘域冥只是站在旁边,默默地看着李承泽,范闲偶尔转动脖子的时候自然也看到了她的目光,顺着看过去,就知道她在看谁,他还是想不通,这么一个人,真舍得李承泽娶别人,他甚至觉得,他两更合拍啊。

范闲实在对这些打仗什么的没兴趣,众人有意无意间,就将他遗忘了在御书房的一角,所以他才有闲暇心思,看着那张明显经过改良后的地图,不停地发呆,做着墨氏门徒的叹息。

忽然间,一个词蹦入了他的耳朵里——内库!他眉头微皱,心头渐生警惕,皇帝将自己留了下来,果然不是给个凳子,赏个脸面这般简单。

“诸位卿家都知道,内库虽然名为内库,但却牵连着诸多要害。”皇帝恨声说道:“这些年内库搞的何其难堪,新历三年的时候,疏浚南方河道,又遇北方降寒,朕下旨内库向国库调银,哪里知道……广惠库竟然连银子都拿不出来了!”

广惠库是内库十库中专司贮存钱钞的库司,金银却应该是放在承运库中,皇帝生的这个气似乎是生错了对象。但不论怎么说,承运库与广惠库都是长公主与户部方面共同协理,虽然这十年里,户部根本不敢说半句话,户部尚书范建还是赶紧站起身来请罪。

皇帝挥挥手,根本不正眼看他,继续说道:“新政无疾而终,但朕决意在内库上做做文章,不求回复十几年前的盛况,但至少每年也要给朝廷挣些银子回来。”

他说话的声音并不高,语气也并不如何激烈,但内里蕴含着的威势,却让诸人不敢言语:“皇妹回了信阳,总归要个拢头的大臣来做这件事情,你们有什么好人选,报与朕听听。”

御书房内这几位大臣与皇子都知道,这不过是个过场,京都里早就知道,陛下属意的人选正是此时安静坐在后方的范闲。而陛下先前“借车发挥”,大力扶范闲上位,不外乎也是先给臣子们表个态,不要在呆会儿的内库主事人选上唱反调。

但众人也知道其实内库的情形远没有皇帝所说的那般糟糕,每年由江南各坊输往北方的货物,少说也要为朝廷挣几百万两银子,如果不是内库那些非常隐秘的生意支撑着,庆国也没有足够的财力四处拓边开土。一时间对于范家生出了隐隐嫉妒之心。

不过既然陛下显得如此不满,想来日后不论谁接手内库,只怕每年都要头痛上缴的银钱数目。

想到此节,众臣才将嫉恨的心思淡了些许,但纵是如此,也没有人愿意在此时提议范闲——这是脸面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内库再如何难打理,主事之人每年捞的油水不会少了去。这些大臣们每年也要从信阳方面获得极厚的打赏,哪有不知道的道理。

众臣不说,范建碍于身份,自然也不好提名自己的儿子,御书房内一时竟陷入了尴尬的沉默。皇帝没有说什么,只是拿起了茶杯,浅浅啜了一口,脸色如常,却没有人发现他眼中的寒意。

“儿臣举荐……”

“儿臣举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