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行有行规(1 / 2)三尺脊梁首页

鄱阳镇,集会闹市之中,一位风尘仆仆的高大青年坐在路边摊上,他头发打结鞋裤沾泥,一屁股坐在长板凳上的青年要了一碗豆腐花。

商贩是个上了年纪的老妪,老妪以长勺舀撇了一碗细腻白嫩的豆腐,撒上葱花香菜虾米,最后淋上一勺陈醋颜色般的酱汁在白嫩青葱之间肆意流淌,勾人食欲!

青年摸了半天,五个口袋掏出了三文钱叠放在桌上,随后拿起调羹慢慢吃了起来,虽然不是山珍海味,可饥饿时能填饱肚子的就是美食。

临近小摊的空地上,一群孩子正在闹哄哄踢毽子,一枚极其扎眼的毽子就吧嗒一声落在了青年桌上。

吃完豆腐花的青年觉得有趣,就捡起来打量一下,锦鸡尾羽色彩斑斓攒簇高挺,铜钱做底为了缠细线便打上了四个孔,刚想还毽子的青年瞳孔紧缩!

那毽子起毛断裂的暗红细线下,隐约露出一个齐字。

内心短暂的惊讶后,高大青年不经意间以指尖灌注灵气,悄然将那些快要断裂的红线挑断。

一个孩子羞赧着跑过来,眼睛盯着白嫩鲜美的豆腐花挪不开眼,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孩子擦了擦嘴角的口水稚声稚气道:“大哥哥,能不能把毽子还给我。”

卖豆腐花的老妪眼神中的失望一闪而逝。

高大青年咧嘴一笑,将那毽子径直递给少年:“我叫高欢,这次来乡下高价收点旧货铜器之类的,小娃儿,你家有要卖的不?”

拿着毽子憨笑的少年点头:“好像有,要不要一起去看看?等我们踢完毽子。”

高大青年不置可否,静待这伙少年踢完毽子。

一炷香后,大汗淋漓的少年带着高大青年往自家方向走去。

朴素的独栋砖瓦房中,孩子父母正在收稻谷,听说是来收旧货铜器的,便抓紧将手头的活干完。

孩子他爸走到水井旁边舀了勺水洗了洗,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汉憨厚笑问:“家里有个汤婆子和熬糖锅,铜的,看看?”

高欢点头,随后跟着孩子他爸走入屋中,虽然家徒四壁,可目之所及打扫的干净整洁,灶台之上油渍都擦的一干二净,破木桌子上摆着剩菜和冷红薯。

然而一张崭新的桌案闯入高欢眼帘,桌子上笔墨纸砚齐全,一本本书籍整齐叠放在桌子一角,阳光穿过整栋房屋唯一的窗口落在桌上,好似这就是贫苦人家唯一的希望。

高欢接过孩子他爸递过来的铜器看了看,形制有些特殊的的汤婆子,还有一口破了的铜锅,确实是普通物件。

高欢陈恳道:“叔叔,这两件铜器我只能给到十两五钱市银。”

庄稼汉沉默良久,这个价格已经高出镇上铁匠给的数倍有余了。

高欢将那生有斑驳绿锈的汤婆子单独拎出诚恳说道:“竹节提梁,鎏金铜纽,底款那两个字是供御二字,确实是宫中物件,可以称的上锡夫人了,只是品相稍有磕碰,很难卖出好价钱,十两银子中有七两是那鎏金铜纽的价格。”

庄稼汉挠挠头:“成,我是知道这汤婆子值些钱,可那镇子上的当铺估计是忽悠我,一口咬死这就是帝王家的汤婆子,能值纹银千两,还说可以来我家看看有无其他值钱铜器,要是有当铺愿意高价收购,我怕有诈就没答应。”

高欢郑重其事:“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会砸死人的。”

这是里屋的妇人插了句嘴:“镇上有个铁匠,来咱家补铁锅时也说过他收老物件,可我一个妇道人家,也不知道这汤婆子到底有什么名堂,就给我一口回绝了。”

高欢心中了然,随即诚恳一笑:“现如今缺钱可是为了孩子读书?”

庄稼汉点头:“没法子,镇上的说书先生常常念叨穷学文富习武,文房四宝贵虽然贵,可总比药浴便宜的多。”

高欢掏出有些发青满是牙印和包浆的几个银锞子,市银不是安安稳稳躺在仓库的官银,它们在市井巷弄之间转手互换,你剪我咬,戳记满身。

庄稼汉子犹豫了一下:“能不能再多几两银子?”

高欢眼神诚恳:“我做生意,向来价格公道童嫂无欺。”

庄稼汉子叹气,伸手就要示意这位上面收旧货的男子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高欢却出声道:“我的外甥很喜欢毽子,你儿子的毽子毛是山中锦鸡尾羽所做,我愿意出价五钱一个,有多少收多少。”

庄稼汉子大喜过望,走进里屋掏出七八个羽毛色彩斑斓的毽子一股脑递给高大青年:“实在是太感谢了,这些毽子真值五钱银子?”

高欢点头不动声色道:“城中富贵人家的幼子是很喜欢的,总体来说这些毽子胜在薄利多销。”

一次性付清后,高欢拎着铜锅端着汤婆子,口袋揣满了鸡毛毽子独自踏上了回程路。

他走进了镇子唯一的当铺中,铺子无名,唯有铁窗高台。

掌柜的在栅栏之后微眯双眼,铺子中走出了那卖豆腐花的老妪,镇上打铁的铁匠。

个子矮小的掌柜最后走出铺子不温不火道:“我们三个已经盯了好久了,你这样摘取果实,不太好吧?”

高欢嗤笑:“聚宝斋的规矩要我背给你们听吗?在场的同为捡漏人,除了不可强取豪夺,摄人心魄之外各凭手段。”

高大青年将其余物件放在地上,从口袋中取出孩子踢过的那枚毽子,扯掉鸡毛,拆掉红线。

一枚钱文纤细清晰,工整有力,宽缘平背,色泽浅黄钻有四孔的钱币现出真形。

钱币篆文,大齐通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