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读书(1 / 2)我的口是心非首页

读书,曾经最喜欢的一个爱好。

大学时别人都在自习室学习的时候,我却喜欢泡在图书馆里看一些杂七杂八的书籍。图书馆的环境要不比自习室好太多,大小刚好可以容纳几个人的寂静。

来去都不用拿太多物质东西,只需带来心灵上的缺口,在这里静静贪食着精神食粮,而后心满意足的离开。那种心灵上慰藉的满足感,很幸福。

大学毕业,因为到单位报道有些时日,便去了西安,一是看看在西安上学的弟弟,二是也想去西安游玩游玩。避免工作以后,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出来见见祖国大好河山。现在想来,那时预料的还挺准确,工作以后果然再也没有那么自在的休闲时光了。

西安不愧是大城市,印象最深的城市人多车、多,还有就是银行多、大学多,基本每过一个路口,就是一个大学,附近也必然跟着几个银行营业厅。果然,还是学生的钱好赚。

弟弟租住的房子在郊区,但坐公交车十来分钟就能到大雁塔,所以也不算太远。在大雁塔悠闲了几日,发现路过站点有个书城,貌似还不小,顿时体内的书虫苏醒了,于是便又有了新的休闲好去处。

依稀记得那个书城叫小寨书城,里面空间虽然不大,却书记很是丰富,而且也给读者留了读书的空间:靠窗的落地窗台。

在夏季炎热的户外,有这么一个清凉之地,可以安静的读一会儿书,实在是个惬意的事情。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自己都读了什么内容,依然记不得了,只是当时脑子是充盈的,或许那些文字已经潜移默化的藏在了我的脑子里,也或许只是陪我度过了那一段美妙的时光,无论哪一种,我都没有损失,只有收获。

工作以后,也曾在小城里搜寻类似的读书地方,但是很遗憾,只有书店,还都是在中学附近开设的。

一个个标着“教育”、“学者”、“成功”一类具有浓烈学术味道名字的小书店,虽然小,生意却比之前那些大书店生意好得不得了。

学生,还有学生的父母们,在书店里鱼贯而出,仿佛那书架上放的不是书,是提高成绩的垫脚石,是考上211、985的敲门砖。

此刻我突然又想起阿辉来了,以他家庭贫困的状况,连教材都是借的,又何尝有过什么课外书呀。但如今不也是博士加身,海外搞着学术吗?

想起高中时老师的一次教导:能把教材学明白,就足够你们高考考出好成绩了。

但此一时彼一时,可能现如今的学业难度更加复杂了吧,不然也不会这般景象。

早已预料到在这些书店里找不到我想要的,可自己还是迈步走进了一家,就当作逛超市,不买看看也好。

书店里考试卷子远远多于纯粹的书籍,五六个书架,只有一架的两三行摆着可怜的几本文学名著,静静的安置在角落里,成了寂寞的经典。个人以为,多读读名著还是有益于学业的,起码看这个,比看公式作文更有助于写作。

有意思的是,就是在这架标着文学名著的书架上,还摆放着好几行武侠小说,从书脊和封面的磨损程度可以看出,那些被电视电影演绎了好几遍的故事,依旧有着吸引人的魔力。

离开了书店,一无所获的我来到了小城最繁华的地段。毫无目的闲逛的人最容易饥饿,尤其是当我闻到浓烈的酸辣粉的味道时,两只脚不由自主的向小摊移动。

经过一阵酸与辣的酣畅淋漓,心情变得出奇的好。抽出一张面巾纸擦擦额头的汗和嘴上的油,四下看看人来人往,突然觉得应该回住的地方休息了。

此刻是下午6点多的时间,阳光依旧充足而温暖,不过光线里多了几缕温柔。

途径一个广场拐角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人潮涌动的地方,好奇的跻身凑过去,竟是卖书的一个摊子。有趣的是卖书的人我认识,曾经在小区门口开书店的小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