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初来贵宝地(1 / 2)神鸦社鼓杨小瓜的穿越人生首页

大宋元嘉三年十月,青州杨大善人家里张灯结彩,宾客盈门,酒席宴上,觥筹交错,人声鼎沸,原来是杨老爷喜添贵子,这可是周围十里八乡了不得的大事情,连县令王大人都亲自送了一块美玉来作贺礼,可见这杨老爷的面子着实不小。

这位杨老爷,乃是本地的大豪,姓杨名善,因为经常做些行善积德的事情,所以人称杨大善人,杨家乃是书香门第,积善之家,拥有千顷以上的良田,家奴在册的就不止千人,不在册的更是不计其数。说起来这杨老爷平时修桥补路,救济老弱的事情没少做,可是就是年过三旬了一直没有子嗣,让街坊邻居看了直叹气,难道这百万的家资都要给别人继承吗?

杨老爷和夫人提起这件事情来也是愁肠百转,唉声叹气,后来经人指点,去泰山上香求了签,有老道人告诉他,命里有时终须有,不必着急,今冬必有分晓,这才欢天喜地回来。果然,这一回家没多久,王夫人就有了喜,经过怀胎十月,一个男婴呱呱坠地。这么大的喜事,当然要大操大办,不但亲戚朋友,连府道官员、各地豪强,熟识的也都一一派人送了礼来,由于夫人姓王,属于琅琊王氏,这五姓七家同气连枝,自然也送了礼物来,让平时把杨老爷当做土财主的众人不由得刮目相看。

“看看吧,要娶就娶五姓女,这杨老爷一介寒族,怎么就巴结上了琅琊王氏这样的大家族呀?”

“傻了吧你,五姓七家一向眼睛长到头顶上,怎么可能看上寒族,你不要忘了咱们这中原大族可是不只有这五个姓氏。”

“你的意思是?”

“眼皮子浅了吧,你可知这华夏望族可也有杨家一席之地?”

“有吗,我咋不知道涅。”

“你可知道有句话叫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呃,你说的可是弘农的。。。。。。”

“你觉得呢?唉,我怎么和你这等无知无识的人一起了,呜呼。。。。。。”

放下这些闲言碎语不提,在席面上,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家客人就开始鼓动,要见这位小公子,杨老爷再三推辞不下,只好半推半就、得意洋洋的吩咐:“着奶娘把小公子抱上来。”

不一会儿,一位姿容清丽的妇人抱了一个婴儿上来,大家伙儿就纷纷站起身,挤过来看,只见这小公子,这位小公子是与通常那种皱巴巴的红皮肤婴儿不同,长得方面大耳,鼻子挺透,头发乌亮浓密,眉毛如烟,两只眼睛弯弯的,黑色的眼眸透着一丝说不出的光芒。嘴角稍稍往上翘起,给人一种快乐的感觉。眼珠一转,每个客人都有一种错觉,似乎觉得这娃娃看到了自己的内心,不由得吓了一跳,赶忙暗自拍拍心口,自我安慰,一定是误会了,嗯嗯,误会了。

过了好久,才有一个客人如梦初醒般鼓起掌来,好一个金童子呀,大家这才醒过神来,纷纷赞美不停。又有客人问,“小公子可有了名字?”

杨老爷挠挠头,“我这里倒是想了几个,都不中意,诸位都是人间翘楚,能否帮小儿取一个名字呀?”

众人七嘴八舌讨论了起来,各有说法,一时间争得面红耳赤。忽然有一位客人说:“我看小公子器宇不凡,将来必有大器,叫一个茁字如何?”大家看时,只见是一位二十几岁的青年,长得很清俊,神采飞扬,正是此间最著名的史家范晔,游历到这里,恰逢其会,就一时心血来潮,就高声说了这一句。

主人家看到是这样一位大学问家,当然是满口称谢,“多谢范大家为小儿赐名!”吩咐家人赶忙送上一个托盘,大家看时,却是一盘金饼,看上去约有百两,不禁啧啧称奇,艳羡不已,不知道是羡慕范晔平白一句话得了百金,还是羡慕这小孩子得到名家取名。

这时候却有一个角落里的客人不经意间看到那小婴儿长出一口大气,似乎很满足的样子,吓了一大跳,难道这小家伙能听懂?不可能的,不可能的,我一定眼花了。暗自拍拍胸口,也长出一口气。

其实,他没有看错,那个小家伙儿,哦,现在叫杨茁了,真的是听见了席间的谈话,因为,他是个现代人,也叫杨茁,所以,听到没有被改名,内心不由得长出一口气,一块大石头落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