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1 / 2)空潭穷通录首页

秋日清晨,王缮从书案上抬起头,巷子里似乎比以往更加热闹,他从经卷与诗赋中站起身,步履摇晃地走向窗户,昨晚研读至三更,他迷迷糊糊地趴在书案上睡着了。打开窗户,一群孩童嬉闹着从窗前跑过,看见他们手中攥着的茱萸与菊花,王缮方才意识到今日是重阳。

往年重阳节他都和家人一起采摘茱萸,登高赏菊,受热烈节日气氛的感染,王缮走上街头去买菊花糕,街上人们三五成群,满面喜悦迎度佳节,掐指算来自己到长安已逾半月,在偌大的长安城与熙攘的人群中,王缮第一次生出孤独之感。

‘不知从这里的山巅能不能望见家乡。’

明知这是不可能的事,但好像这样做了心中就会获些安慰,想到这里,王缮重振精神,决定独自去爬山郊游。

长安以南便是横贯东西绵延千里的秦岭,因此长安周边拥有许多可供登高游览的胜地,因对《伯夷列传》印象深刻,王缮在其中选择了首阳山。

秋日的首阳山色彩斑斓,这里风景奇美人文浓厚,来此登高的游人着实不少。王缮拾级而上,一路上密林掩映,树林间不时可见大大小小的祠龛,越往深处行,树木越高耸,走到汗流夹背,前方终于出现了一处平台,平台上建有一座凉亭,亭中已挤满了人,王缮便倚着栏杆休息。他向远方眺望,千里白云悬于长空,白云之下矗着远近九座山峰,他向平台下方望去,下面是走峭的崖壁,从这里可以望见生长于半山腰的松树林,那片松林茂盛如海,一眼望去,碧波荡漾。

向凉亭聚集的人越来越多,王缮避开那些阖家游山赏景的人们,独自爬向一座避远的山峰,待终于到达顶端,本以为无人的山顶此时却另有一人,那人正面对着一块石碑哭泣,他用衣袖擦拭着双眼,口中念念有词。王缮迟疑了片刻,还是走过去看了看碑上的字,从模糊的字迹来看这碑文由古人所刻,依晰能辨认出是为怀念伯夷与叔齐所作。

“兄长是因为感怀两位隐者而伤心吗?”王缮忍不住向那人问道。从山下到山顶他沿途路过不少纪念伯夷与叔齐的祠宇,这还是他第一次见到有人为此痛哭流涕。

那人一愣,将衣袖从面前移开,露出一张清瘦而充满文人气息的脸庞,确定眼前的青年没有什么恶意后,他有些难为情,连忙整理衣袍,脸上现出严肃的神色,看得出这是一个出身于书香门第颇具学识的人。

“正是如此,两位先贤曾隐居于首阳,昔日所见虽与我们无异,形魂却早已湮灭,想到今人有朝一日也会作古,为后人所凭吊,不免感慨万千。”

王缮听后也不禁心中凄然,暗感此人不凡,不由说道,“不知待我们作古时将所得几何,希望此生不会默默无闻。”

那人若有所思,盯着王缮看了一会儿,忽然问道,“小兄弟是哪里人?”

“在下蒲州王缮,敢问兄长大名?”王缮行礼说道。

“鄙人姓卢,名云泽,来自襄阳。”那人回礼道。

王缮在县学时就已听老师提起过这个名字,知道这是位才学超卓的诗人。

“在下读过您的诗文,您的文采令人钦佩。”他说着吟诵出一首。

听到夸赞,卢云泽竟露出几分矜持的笑容,“那都是很早以前写的牢骚话,没想到会被人传开。小兄弟,你现在住在长安吗?”

“是,我刚到长安不久,准备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

卢云泽笑道,“真巧啊,我也一样,你独自来长安游宦想必也不容易,在这重阳节独自登高瞭望,是希望能看到故乡吗?”

王缮被他说中心事,默默点了点头,“我来这里半个月也未能结识什么人,更别提游宦了,我根本不知道该如何游宦。”

“你我真乃同病相怜。”卢云泽叹道,“我来长安也有些时日了,寻常文客倒认识几个,但有能力的引荐者却一位也不曾遇到。”

“您已是有名望的诗人,我想过不了多久就会等到赏识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