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武藏坊牟庆(二)(1 / 2)火影之升仙得道首页

·原型:武藏坊弁庆(1155.3.22?-1189.5.17)

·主要事迹:在五条大桥进行“刀狩”与遮那王(源义经)相遇、作为义经家臣活跃

·生涯概况:

武藏坊弁庆(むさしぼうべんけい)生平不详,关于他的记载大多来自《源平盛衰记》、《义经记》、《平家物语》、《弁庆物语》等军记物语和后世传说。根据较普遍流传的说法,弁庆是一位名叫湛増的寺院住持强夺某大纳言之女为妻,怀胎18月而生(《弁庆物语》中的说法则是3年,明显效仿了哪吒的传说)。婴儿出生后,已有两三岁小孩的大小,长发齐肩、牙齿齐全。犯下破戒罪孽的湛増毕竟是佛门中人,因此视这个出生带有异象的孩童为妖孽,打算亲手除去这一孽种(同时也为遮盖自己的丑闻);关键时刻,婴孩被其叔母所救,并带到京都抚养,为其起了一个幼名——鬼若(《义经记》记载;《武藏坊弁庆物语绘卷》、《弁庆物语》、《桥弁庆》等作品中则称“若一”)。

后来,鬼若于比叡山出家为僧,法号为“武藏坊弁庆”;之后弁庆作为游僧云游四方,后来到京都并长驻于此。在京都,弁庆留下了其生涯之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当时(1169年)传说,京都的五条大桥上有一名身材魁梧、武艺高强的僧兵,他力大无穷,每往来一名武士便会对武士大打出手,无人能够招架他旋风般的进攻;获胜之后,这名僧兵便会将败者的佩刀作为战利品取走——这名僧兵,便是云游到京都的武藏坊弁庆;他的奇特行径被称为“刀狩”,从字面理解即为“狩猎佩刀”。作者:AshuraSJ 出处:bilibili

弁庆曾许下宏愿,要在五条大桥上夺取整整1000把刀,而在其已经取得999把、还剩最后一把即可实现宏愿之时,他遇到了一个改变其终生的人。此人名唤牛若丸,在鞍马寺出家修习,法号“遮那王”——也就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源九郎判官义经。

年仅11岁的遮那王在某日晚上归寺途中,于五条大桥上邂逅了武藏坊弁庆。弁庆看上了遮那王随身佩戴的黄金太刀,因此上前挑战;岂料在鞍马山大天狗处习得一身武艺的遮那王身轻如燕,弁庆虽膂力过人、勇武非凡,但在敏捷技能点点满的遮那王面前处处受制,最后败下阵来。自恃武艺过人的弁庆对遮那王的身手心服口服,拜倒在遮那王面前;后来遮那王元服,改名“源九郎义经”之后,一直追随遮那王的弁庆顺理成章成了义经最亲密的家臣。二者的人生从此如同藤蔓一般,紧紧缠绕在了一起。

此后,弁庆作为深受义经信赖的近臣,一直陪伴于义经鞍前马后,在义经参与的历次战役中奋战。根据后来镰仓幕府官方修订的编年体史书《吾妻镜》(又名《东鉴》)记载,元治元年(1185),弁庆曾作为义经的随从一同游览于京都一代,书中有“弁庆法师以下相从”、“相从豫州之辈纔四人,所谓伊豆右卫门尉、堀弥太郎、武藏坊弁庆”的语句留存——这是“武藏坊弁庆”这一人物在官方正史中极其稀少的记载,也是为数不多可确认其真实存在的证据。

随着权倾一时的平氏一族走向衰亡,源氏一族也不可避免的开始了历代政权稳定之后的固定环节:诛杀功臣。先是被称为“旭日将军”的源义仲(木曾义仲)与源赖朝为首的镰仓方交恶,后者于1184年派遣异母弟源范赖、源义经率军讨伐驻扎京都的义仲,义仲败亡;此后,义经又因赖朝令其讨伐叔父源行家而与赖朝决裂,被赖朝讨伐,无奈出奔奥州(本州岛东北地区,今仙台市及周边地区),投奔位高权重的奥州镇守府将军、奥州藤原氏一族族长藤原秀衡。秀衡曾对义经有恩,此次义经落魄前来投奔,秀衡慷慨的接纳了义经一行人,安排源义经在高馆(又称衣川馆)居住。得知义经一行人身在奥州的源赖朝软硬兼施向秀衡施压,令其交出义经,但秀衡不为所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大可一战的态势拒绝了赖朝的要求;赖朝亦忌惮奥州藤原氏的强盛实力,只得按兵不动。

好景不长,藤原秀衡于1187年去世,义经失去最后的庇护人。尽管秀衡临终前交代其三个儿子泰衡、国衡、忠衡应奉义经为主君,共抗镰仓幕府;但赖朝暗使手段,成功从内部分化了奥州藤原氏,继任家督的藤原泰衡决心讨伐义经。1189年,藤原泰衡派家臣长崎太郎率500骑夜袭义经所在的衣川馆,义经家臣们迅速迎战,以武藏坊弁庆为首的8人死守玄关大门,誓死护卫主君。

随着战事越发激烈,深知大势已去的武藏坊弁庆退入衣川馆内殿,向侍奉一生的主君义经告别。告别之后,弁庆重返战场,舍命奋战,以至敌军甚至无法近身;敌军弓箭手遂向弁庆围射,一时间弁庆羽矢遍身,却仍杀敌不止。突然,弁庆以手中长刀掠地,如同护法仁王(佛教中的护法罗汉,俗称哼哈二将)一般屹立于玄关之处,对敌军怒目而视。敌众一时不知弁庆生死,竟不敢上前查看;直到一匹战马受惊将弁庆撞道,众人才知弁庆已死(上一个这样的是典韦,“韦复前突贼,杀数人,创重发,瞋目大骂而死;贼乃敢前,取其头,传观之,覆军就视其躯”)——这如同仁王立姿(仁王立ち)一般的壮烈死法,被称为“立往生”(立ち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