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 夏莉初绽头角(2 / 2)咀嚼历史味道首页

经过多方努力、全方位寻找证据,终于逐步找到了突破口。三年来的研发投入、开发历程,三个离职人员伪造个人简历,核心技术原代码与B公司的异同之处……厚厚一摞的证据基本能够说明A公司并没有窃取B公司核心信息,三个离职人员很像是B公司有意而为之。

面对强势的美国法律和案例法体系,夏莉并不畏惧,决心全力奋然一搏。她利用美方各类权威媒体,全面宣传A公司这些年来的诚信经营、技术成果和发展成效,正面引导美方重新认识这个企业,力争取得更多舆论支持。几次拉锯式庭审,双方各持己见,虽然法官偏袒美方企业,可也不得不考虑证据和社会舆论,几次休庭再审。

夏莉以胳膊拧大腿,心力憔悴、疲惫不堪,她甚至想到退出和放弃。可每当这时,母亲在美国警察局的遭遇、岌岌可危的中国企业可能面临的巨额赔偿就会清晰浮现于眼前,让她眼里再次有了光,身上再次蓄了力。

各类媒体的大幅、肆意报道,使这个案件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甚至成为哈佛大学法学院讨论的案例。夏莉的研究生导师,法学院院长约翰先生有点坐立难安,既因为自己学生的专业、坚韧和执着,也担心权威法律可能出现的偏差、失真和曲解。几经挣扎和思考,他决定亲手向审判法院写封邮件,他在信中这样写道:“法律是公平、公正的代言人,我的学生夏莉是理性、执念的代表,我多次与她讨论过这个案件,从她的言谈、自信和证据中,我认为她是坚定的、正确的、公正的,恳请法院谨慎考虑、稳妥判决……”

这封邮件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积极影响,法学院的地位和观点不容小觑。

审判现场,法庭坐无虚席。“经法庭合议,现将本案宣判如下:A公司不存在窃取B公司高价值保密信息行为,驳回B公司诉讼……”法官的法槌重重落下,法庭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法槌敲出了华企渴望公平待遇的铿锵之义,掌声鼓出了华人不甘歧视的掷地之音。所有华人紧紧拥抱在一起,众人把夏莉抛向空中、接住、又抛出……这是最真诚的致敬、最崇高的膜拜。

这个案件必将载入美国法例史册,成为新的案例法案例,为以后类似案件胜诉提供依据。

夏莉难以平复心中五味杂阵的滋味,终于还是没有忍住,在法庭大门外放身大哭起来,这是九转功成的歇斯底里,这是喜极而泣的恣肆眼泪。恍惚中,她似乎感受到远在天堂的母亲摩挲着她的头发,擦拭着她的泪水,轻抚着她的臂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