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旅居纽约(1 / 2)咀嚼历史味道首页

让夏莉离开北京,刻不容缓。

母亲在公司法务的协助下,备齐了所有出国资料,顺利办理了美国护照,并预订了自己和女儿飞往美国纽约的机票。

出行那天,阳光明媚、惠风和畅。父亲、夏斌、姜卿乘坐着公司的商务车,一起为母亲和夏莉送行。

在机场出发层,一大家人拥抱在一起,泪流涕泗、泣不成声。生性木讷的父亲,揉搓着皴裂的双手,嘟嘟囔囔地安慰道:“哭什么哭,过一段时间不就回来了!”可分明他的声音最沙哑。母亲挂念着每一个亲人,牵挂着公司的发展,也牵念着每一个员工,曾经连县城都未出过的自己,该如何面对异国他乡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生活总有不少插曲和风波,她只能把所有的担心深埋在心里,装作一幅轻松淡然的样子,扬起沾满泪水的苍老脸庞,貌似坚定地说:“我和小莉是去学习、开眼界,那边的条件肯定更好,老头子、小卿、小斌,你们不用担心,自己倒是要多保重呀!”夏斌紧紧抱着小妹,不愿松手,他太害怕失去那个他从人祭现场夺回来、穿着红色运动衣、朴实可怜的小妹;他特别担心母亲的身体,癌症虽然控制住了,可过重的心理负担、陌生的生存环境,一定会让母亲消受不住。

在飞机上,夏莉的心情格外沉重,哥哥用打工的钱为她买衣服,哥哥为了救她,连杀人如麻的商纣王都敢破口大骂;母亲再拮据,过年总要新手为自己缝制一套新衣服,总是把好吃的饭菜让给她与哥哥……要不是这次分别,她基本都快把这些过往忘得一干二净。她轻轻地靠在母亲肩膀上,脆弱、青春的内心巨浪滔滔,这次撕心裂肺的分别全都是因为她。

十多个小时后,飞机平稳地降落在纽约肯尼迪机场。

还未倒过时差的母女俩有点懵懵懂懂、昏昏沉沉。她俩拖着沉重的行礼箱走出机场时,已是垂暮时分,月朗星稀、夏风扑面,顺手招呼了一张出租车,直接驶向在纽约曼哈顿附近提前订好的酒店。林立高楼、璀璨霓虹快速向后消逝,面对繁华而陌生的环境,有紧张、不安,也有期许、向往。

母女俩在酒店比划半天,终于入住下来,奔波和劳累让她俩很快入梦。第二天夏莉醒来,已是中午时分,她顺口叫着“妈妈,妈妈”,可没有回声,估计母亲应该是出去了。小茶几上,摆着她爱吃的豆浆油条,一股曾经十分熟悉的母爱又萦绕在她身边。

约摸一个小时后,母亲满头汗水回到了房间,轻描淡写地说:“我看你睡得香,就没叫醒你,我在周边转了一大圈,在你即将就读的学校附近找到了一间出租房,我让房东好好收拾一下,过几天就可以摆过去……”

夏莉内心泛起了些许愧疚,想像着不识字的母亲佝偻着年迈的身体,像一个聋子哑巴,冒着炎热天气,“哇、哇、哇”地到处找早点店、学校、房子,该是多么揪心无助的场景。

接下来几天,母子俩在周边的商场买了一些家居、生活用品,母亲十分豪爽地为夏莉买了几套时尚学生装。母亲似乎也在反思自己曾经的苛刻。

房租一个月600美元。母亲将租房协议传回公司让法务帮忙审核,确认条款没什么问题后,便签了协议。

夏莉就读于达尔顿学校,是纽约曼哈顿一所有名的走读式中学,经过夏斌多方打听研究才最终确定。校园环境幽静、风景旖旎,确实是理想的学习之地。母亲带着夏莉到学校办完了所有手续,缴纳了昂贵的入学费用后,夏莉正式成为了这所学校的一名学生。

开学第一天,夏莉精心为自己挑了一套相对成熟的衣服,画了精致的装容。当她进入学校、走入教室,发现没有任何人关注这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女孩,甚至都不会多看一眼,她按照班主任的安排默默地坐到了自己座位上。

学校的教育方式相对宽松自由,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律性和判断力。课程设置相当丰富,有劳动课、体育课、艺术课、故事课等,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占比并不高。课堂上,只有你不影响别人学习,即使玩手机、打瞌睡老师通常都不会管;课堂交流比较随意,老师基本不会轻易打断或否认你的发言;课后基本没有作业,老师也很少主动辅导学生……

突然间的完全自由,让夏莉反而觉得束手束脚、无所适从。蹩脚的英语、文化的差异使她根本无法融入集体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