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六十章 回归 1 决心了断(1 / 2)日月燃明首页

天启八年正月初三,雪停云散,朔风呼啸。

天空被吹得干净湛蓝,连一丝百姓家生火做饭的烟尘都没有留下,就像一块大到无边无际的纯净的蔚蓝宝镜,宝镜上镶着一颗炽白的太阳。

皇极殿殿顶的南坡上积满了白雪,在越过屋脊的北风雕琢下,厚厚白雪上自然而然的弧线、弧面流畅而圆润,在天地间最宏伟的宫殿上以最简单的画面呈现着自然的玄妙;北坡在北风的强劲吹拂下却是干干净净,金光耀目,于宏大辉煌中透出天地间万物灵长从山洞茅屋到恢宏大殿的自强不息。

金色重檐下,水晶琉璃烁烁生辉。

皇极殿的水晶琉璃窗扇早已安装完毕,扩大幽深的宫殿内得到了从未得见的明媚阳光,这个季节日头又低了很多,来自南侧的日便光斜斜的照进大殿最深处,令殿内比往年明亮许多也温暖许多。

新年第三天,令满城百姓兴奋不已的大军早已经回归西苑军营和宣武门外新建的华夏陆军学院。老百姓家中备足的冻饺子还在吃,戏曲演艺、打把势卖艺的还在街面上热闹着,小娃娃们还在娘亲的牵扯下追逐着糖葫芦、糖人、面人。新军的勇武,新军神奇的铠甲、火铳、大炮依然还在八岁到八十岁的男男女女口中津津乐道,热度丝毫不减,每一样东西、每一个细节都在他们口中变得越来越神奇。而皇极殿内,皇帝却在难耐的怒火中取消了往年的长假,继续起几个月来的正本清源之举,准备让一切回归它应该的样子。

天启八年正月初三,大朝会。

这是自从洪武太祖龙驭宾天之后就不曾有过的大朝会——正旦春节只有在洪武太祖的时候才仅仅放假到初二,然后初三就上朝办公。成祖以后假期就变长了,初三的时候大家还都在享受节日、阖家团圆。而自打泰昌年间开始,除夕、正旦春节、上元节更是连成了一片:从腊月二十四就开始放假,一直放到正月二十,将除夕、正旦、上元全部囊括其中。

因此,习惯了正旦春节长假的百官此时都很有些不舒服。

自从五月份“天启”以来,群臣都有一种感觉,那就是皇帝举行的大朝会可能比以往几任先帝加一起都多。但群臣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前几天,因为郭允厚、来宗道、蔡毅中等人上的奏疏,皇帝召开了大朝会之后,居然没宣布放假。

就在他们猜测是不是皇帝因为生气给忘了的时候,第二天一早传出了圣旨:放假了,但是只放到正月初二,初三举行大朝会。

他们都不知道初三要议什么,又是谁上了什么机密的奏疏。以往他们都能知道的差不多,但是现在不行了,除了普通的政务奏疏,无论是科道官还是通政司,嘴都很严。

但是没人以为与郭允厚、蔡毅中他们的奏疏有什么关系,那只是最普通的劝谏罢了。反而是有些人心里嘀咕,天启帝这个木匠是不是要变成政务狂式的洪武帝,不知道以后是不是都要如此,若是再也不能休近一整月的大假,那可连探亲都不能了。

“郭爱卿,上次朕派徐光启赴陕西赈灾你就说府库空虚。紧接着你七月十七就又上书,朕一直留中未发,现在东奴之患稍解,大曌略得喘息之机,朕便与你说说,与诸位爱卿也议一议。你奏疏上说‘忧起于空乏,如黔饷之请,岛饷之增,辽饷之已措而苦未措也’,说‘太仓之岁入仅三百三十万,而岁出该五百余万,臣思之而无策也;省直之岁征仅三百三十万,而九边之岁支已该三百二十万,臣思之而无策也’,‘三百三十万之应解京者,甫一解京而先有一百八十万之支也’,说了这么多,无非是说你无计可施。朕就不明白了,你们户部总说没钱,可是七百万顷土地就在那里,即便一亩一年只收一斗那也是七千万石,你们为何收不上来?没有官绅勾结,怎么会收不上来?”王战面色阴沉,上来就直来直去的质问。

面前御案上放着关于田赋的奏报,还有翻出来的之前郭允厚的奏疏。

殿内的气压立时便低了下去。

谁也没想到,不是又有什么要紧的奏疏,而是皇帝直接发问。看上去,皇帝显然是不高兴。

坐在御座上的王战,语速并不快,声调也并不高,然而给殿上群臣的感觉已经与一个月之前完全不同。若说从五月到十月的皇帝在群臣眼中是一柄逐渐寒光刺目的利剑,那现在就是渊渟岳峙的雄峻高山,有着镇压一切的气势。

郭允厚讷讷难言,回答不出来,心中已是后悔不已:反正皇帝从晋商那里起出的银冬瓜也好、被没收后再发卖的店铺田产所得也好,都没有入太仓银库,都被皇帝直接控制在手里,我前几日是发了什么昏,干嘛要说钱粮?上朝说、散朝也说,大曌的钱粮问题也不是一日两日,何必急着说呢?本来之前心里还一直念叨着就让皇帝自己操心去吧,怎么就没忍住?唉!......

此时他已经完全不再去想,之前自己冠冕堂皇的说辞背后藏着什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