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二章 怀远 1 胜利的活着是前提(1 / 2)日月燃明首页

皇极殿,大朝会。

几位大臣出班而站。

王战看着御案上的几封奏疏,眉头微皱。

今天是天启七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马上就到除夕和正旦了。昨天胜利归来,大阅三军,王战本想在今天召开一次大朝会,简单说几句就给臣子们放假——再是心急于国事也不差这几天,哪怕是昨天孙承宗抽空汇报了一些似乎紧迫的南方上来的奏疏,王战也还是这样打算的。大势俱在掌握,他也想轻松轻松,所以连孙承宗等人汇报的这段时间的某些情况,王战的回应也只是“跳梁小丑,诸公不必放在心上,他们只是自作孽罢了”,只打算秘密传旨给内操军,没打算立刻在朝廷上发作耽误大家过年。只是他实在没想到,居然有人比自己还急于国事,赶在今天上疏。

许多大臣对郭允厚等人也是侧目而视。

大曌官员可以放假的节日有三个,正旦,上元,冬至。

冬至是一年中日照时间最短的一天,在华夏老祖宗的圭表上表现为日影最长。过了冬至,太阳就一天比一天高,圭表上日影则一天比一天短,预示着严冬的转折来临,温暖的春天将要到来,预示着春种秋收、一年的富足,所以无论朝廷还是民间,也都非常重视冬至这个节日,以致民间称之为“冬至大如年”。

上元节就是正月十五,民间俗称为元宵节。

大曌的正旦则是民间俗称的正月初一、春节,也称为元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华夏农历历法中的开元第一天。

正旦每年都是与除夕连在一起放假。除夕不用说了,就是俗称的大年三十,正旦的前一天,一年之岁尾。二者连在一起,正是岁尾年头、除旧布新之意,亦是岁岁年年延绵不绝之意。体现在具体过法上,除夕要守岁,一直到正旦天明;正旦日则要五更焚香,放纸炮,要将门环或门栓杠木向地上抛掷三次,抛出的门环或杠木要在地上崩的高、崩的响脆、崩的次数多为好,名曰跌千金。

正旦这天还要喝椒柏酒,吃饺子,贺新年,之后直到正月二十,民间各种击鼓踏歌、戏曲演艺、花灯舞龙、打把势杂耍等娱乐活动层出不穷,热闹一正月。

节日还是这几个节日,但大曌这三个节日在国初太祖、成祖和现在的休假时间是不一样的。国初太祖时春节只有两天,现在的春节则是放假时间最长的节日,把除夕、正旦和上元节都囊括了,从腊月二十四一直放到正月二十,接近一个月的时间,给予了官吏充分的休假探亲时间。

按照这样的放假时间,今天已经是在假日当中了,远方的亲人与即将到来的团员已经占据了每个人的心思,人心已经不在朝堂政务,所以有人这时候上疏,难免让大家讨厌侧目。

奏疏有礼部尚书来宗道的,有户部尚书郭允厚的,还有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蔡毅中、博士邓光舒、王裕心、助教张翰南、徐伯征等人联名而上的,原因是他们知道了阅兵中鞑塔尔俘虏右手上缠的白布是怎么回事:除了察哈尔部,其他所有俘虏男子的右手大拇指都被斩去。

虽然这些大臣们也知道,斩指之后,曌军用开水煮过的白布包扎、用皇帝让酿酒匠酿出的据说能消灭瘟疫戾气的酒精对伤口进行了清洗消毒,但是这些大臣还是觉得此事残暴不仁。尤其是在已经取得大胜、敌军已经丧胆的情况下,对降俘施以这种惩罚,他们觉得还是太过不仁,有违圣人教诲。

除此共同的原因,除了希望不要再有此种残暴不仁之举,这些奏疏中亦各有诉求。

来宗道和国子监诸人希望行仁义、柔远人、少刑杀;郭允厚希望减少军费,认为东奴北虏一定会俯首来投,没必要再加大练兵、徒耗民财,只需挟大胜余威,行怀柔羁縻之策便可,甚至连奴儿干都司的卫所都不必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