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2 / 2)大魏光武帝首页

可这定陶城中,做什么事情不要钱?

我们总不能看着这些东西坏掉而什么都不做吧。

官道,码头,兵甲的修缮哪一个不需要钱?

还有一个大头,县尉手下的兵士,我说的不是那些种田放牧的,而是那三百可战之士。

辽王,你知道培养一个合格的兵士需要多长时间吗?六年,还必须是良家子,这样也需要至少六年才能养出一个合格的兵来。能不养吗?野外山匪,强盗,流民,要是没这三百可战之士,那定陶城早都乱了!

而且这三百人,有钱有粮他们是你的兵,没钱没粮他们就是三百活阎王!

帮派的所作所为我能不清楚吗?可我能怎么办?且不说这些帮派后面都站在各个家族,就是我能将这些帮派清缴了,那以后的兵饷,各个地方的修缮费用从哪里来?

总不能我亲自下场去收吧?那和收税有什么区别?我只能尽量的约束这些帮派,让他们少造点杀孽而已。”

曹拓叹息一声:“那你的意思是,不该减免赋税?”

“依定陶县这些年来看,减免赋税只伤害了朝廷和底层的群众。

那些世家大族家里养的部曲和家仆可不是用来看的,哪个不长眼的帮派敢去找他们的麻烦?

因此他们不但不收帮派的盘剥,而且还能不交原本该交的赋税。

朝廷少了一部分税收,县城要正常运转所需的钱财,只能全部摊派在底层的民众身上,他们的负担却比减免赋税之前要重的多。”

“那如果是朝廷直接发钱给县城呢?”

段灿大吃一惊:“辽王,你在说什么胡话!又没有遭灾,没逢大乱,不交赋税就已经有损朝廷利益了,怎么还能拖累朝廷?”

曹拓看着一向稳重的段灿突然炸毛,连忙安抚:“我就随口一说,县令不必当真。”

段灿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那辽王你就在此地休息吧,下官先行告退,等定海会贼首被抓来,下官再来请你。”

看着突然疏远起来的段灿,曹拓心知是自己说错了话,心态一时还没转变过来。

眼看段灿已经走远,曹拓坐在躺椅上问袁山:“世正,你觉得这位定陶县令怎么样?”

袁山叹息一声:“只能说,算得上是尽忠职守了。”

曹拓有些疑惑:“定陶帮派横行,民不聊生,怎么能算尽忠职守呢?”

袁山回到:“定陶县令尊重宗室,心系朝廷,当的起忠君爱国之字,只要忠君爱国,那便是一个尽忠职守的官员了,至于底下的百姓生活的好坏,那便是能力问题了。”

曹拓听明白了,以现代类比就是忠君爱国是法律要求,必须要做到,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只是能力要求和道德要求,可以做不到。

袁山继续说道:“州牧,县令,不过都是代天子牧民而已,他们心中的第一位都应当是天子。而且常必远不过是一介流氓黔首罢了,称不上民。”

(没有房屋为流,没有土地为氓)

曹拓问道:“常必远不过一介流氓黔首,那在你心中,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作民呢?”

“有土地,会识字,这样人才是朝廷所需要关心的民。”

曹拓闭上了眼睛以极低的声音喃喃自语道:“有土地,会识字,这不是士族吗?不可与民争利,原来是不可与士族争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