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完墨子的哲学我们就要讲到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两位领军人物,老子与庄子,老庄之学是几千年许多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最高的境界,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真正的自由,应该就是老庄那种理想中,清净,无为所营造的自由,而精神之自由乃是最高的精神境界,逍遥其目的是追求心灵的升华。老子和庄子究竟是何须人也呢?
《史记卷六十三·老庄申韩列传》内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河南鹿邑东)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耳外轮平而卷不日聃);固守藏之史也。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老庄的哲学实际上是形而上的,在我看来不涉及到其他书籍上的所说的这种唯物主义理论,唯物主义理论追求的是实和物,是实实在在研究物质的存在特性,是主张物先神后,精神生活是次之,注重于物质上功利和效率的哲学,而形而上学是哲学之本,形而上是什么?就是现象背后的本质学特征,是玄学的最好体现,老庄哲学正是体现了这种玄而精妙,深而思远的一种哲学精神,是真正的哲学,比起儒家思想来更加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放松,是虚实结合的本质,而儒家思想则是完完全全的实际人生准则,就是你要成为一个某某人之前,你要怎么做,追求的是事物的尺度问题,而道德经里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最高的善就如同水一样,最高的善是什么?是一种超自然的状态,是虚而且感觉不到的一种自然的境界。这种境界之中还有一种神秘主义的力量,至于老子与孔子之争后面我会单篇进行讲解,这里就不多做赘述,今天这篇主要是讲老子的和他道德经。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开创人,主要著作是《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道德经又分道经和德经,共81章,道经是老子通过对世间各种事物观念的分析倾注了自己的哲学理解在里面,例如何为道,何为善恶,天地之间如何存在等等,是从宇宙观的角度去解答道的问题,而德经则是从人的角度去呼应道经,同样道德二字也是互相的呼应于道德经中,道德经在历史上同样出现过很多版本,现在我们通用这这种道德经的版本呢主要是魏晋经学家王弼的版本。正如韦伯对于道德经的评价是:“道”本身是一个正统儒家的概念:宇宙的永恒秩序,同时也是宇宙的发展本身,一切非辩证地完成的形而上学往往认为秩序与发展是同一的,老子把道同神秘主义者对神的典型追求联系起来:逍是唯一永恒的,因而是绝对宝贵的;它既是秩序,也是生万物的实在根基,也是一切存在的永恒原型的总体。
韦伯用宇宙论的角度评价老子的思想,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根基,我倒是不这么认为,道也不同于儒家,儒家是中国传统思想中伦理学的基础,而道家则是哲学基础,老子的道学的出现是早于儒学的,这说明了韦伯在中国传统哲学的认知上还是了解的比较少。而且我认为的道就是秩序,道是无形的,没有任何人能看得到,但是这个道却长久以来藏于人的心中,它是为人类所拥有的秩序,是永恒不变的真理,是道德的基础,所以道德这个德基础就是道,不遵循道,德也就无法产生。
老子之后道家学派还有庄子的哲学,我讲在下期介绍一下庄子的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