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扶苏的精明强干,君臣礼数周到。在面对胡亥时,始皇帝反而能够放松下来,回归自己的本来面目,做一回慈父。故而宫中一直流传着始皇帝偏爱公子胡亥的流言,宫中之事,自然也瞒不过朝堂上精明无比的百官。故而胡亥在群臣心目中算是挂上了号,至少在大臣们心中的顺位,在诸位公子中前进了不少。
不过明眼人还是看得出来,虽然始皇帝和扶苏之间,与其说是父子,不如说是君臣。听起来君臣之间多有生分,没有亲情的温暖,似乎是始皇帝并不喜欢扶苏。但其实始皇帝对扶苏给予了厚望,遇到国家大事,总是询问扶苏的建议。虽然扶苏屡屡出言劝谏始皇帝,甚至惹得始皇帝不快,但是始皇帝始终没有把扶苏怎么样。
按照常理,触怒皇帝的皇子有的会被软禁深宫,有的会被赶到外面一些不入流的郡县自生自灭。而扶苏触怒始皇帝的惩罚,居然是发配北境。要知道,皇子的地位远高于诸卿,当年商鞅便是通过惩戒秦王太子来取信于民。虽然最后没有真正把太子怎么样,但是把他的两个老师一个刑了,一个黥了,以此警示国民一定要守法,由此也可见太子地位的尊崇。
而如今始皇帝对将地位堪比太子的扶苏的惩罚是,将其派往北境,这就相当于让扶苏掌控了整个北境的防务。
放眼,历朝历代都鲜有太子能得到如此程度的权力。毕竟边防军几乎掌握了各国半数以上的军事力量,而掌握了军事力量,几乎等同于掌握了整个国家的话语权。自古以来天子、王者们最怕的就是手下将领反叛,因此都不愿意将权力放给合法性不逊于自己多少的太子。
而这些情况还只是战国,战国时期,以燕赵为例,为防备匈奴,燕赵长期在北境驻扎了大量军队,以抵御匈奴入侵。而其内部,还有一支随时可以集结的军队,用以对外作战。如此来说,燕国、赵国的北境军力只能算本国的一半,而秦国却有所不同。
自秦统一华夏以来,为了减少负担,各郡县不设常备军,郡尉、县尉手下的兵马数量不多,以缉捕贼盗为主。北境蒙恬手握三十万精锐秦军,几乎等同大秦帝国七成以上的军事力量。如果长城军反叛,挥师南下,绝对会是一股极为恐怖的反叛力量,这点每个人都知道。
因此,大臣们也都知道如果没有对扶苏的绝对信任,始皇帝是不可能让扶苏担任北境监军的。
与此同时,北境防御也是始皇帝在任期间极为重要的工程,故而派了蒙氏双雄中的蒙恬出任大将统领整个北境防务。此时,派扶苏前去统兵,毫无疑问扶苏可以吃到蒙恬的能力红利。这对扶苏未来的zz威望也有着极大的帮助,毕竟皇帝的威望,离不开其在位期间决策的正确程度。
而朝臣们对皇帝决策能力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一个又一个大事上,皇帝的表现。故而,扶苏去往北境,其一是对扶苏的综合能力,有极大的提升。其二是通过一件始皇帝已经安排妥当的事业,给扶苏的履历添砖加瓦,让后来臣子一看,我去,原来长城项目的负责人是扶苏,难怪这么好。
如此一来,扶苏自然能在继任后顺利统御众臣,而不会因为威望不足反而被臣子们各种挑刺。
始皇帝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
因此,尽管始皇帝没有立储,但大多数比较精明的臣子,都默认了扶苏是始皇帝接班人的事实。
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每个人都可能有昏聩的一面,因此,胡亥的得宠,始终是众人心中挥之不去的一抹阴影。从朝臣们私下开始行贿胡亥生母的父母的行动中就可以看出,就算大家认为胡亥被传位的几率很小,但至少没有人想要得罪这位现在还得宠的公子。这对于赵高来说,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