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次被人表白(1 / 1)我的人生如果有如果首页

(每天看到作家助手推送的日记有人推荐,有人收藏,哪怕廖廖数人,也是莫大的鼓励。我知道我都是写下些回忆和心情,甚至没有反刍过文字的工整就发了出去,但是都得到了你们的关注,这些就是我能坚持下去的力量,谢谢你们。)

果不其然,很快,一个湖南的股东退出了合作,但是表面上和另外两个股东的关系还是不错的,那时候年轻,还以为维系这份关系的,还是兄弟情义,后来才知道,原来还是利益。不过,小雨也算这位湖南股东的受益者,因为这位股东有位朋友的小孩请家教,他又不好推脱,介绍我去,并让小雨冒充是他研究生同学。哈哈,假模假样的,小雨还真的当上了家教,每天骑车1小时,虽然是冒充的,那两个孩子的语数成绩竟然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都大幅提升了,家长只是要求合格,结果,全部都超过80分以上了。小雨还是很有成就感的,至少觉得对得起家长80元/小时的补果费,但是的确太远了,晚上回去还是多少有点安全问题,小雨就没有继续。

公司只剩下BJ和广东股东,两个人还算是健康的合作关系,一个擅长技术,一个擅长人脉关系。业务发展的不错,公司便在一个电脑城拿下一个店铺,小雨和那位广东阿姨便开始在电脑城上班了。很短时间,小雨已经能够顺畅的和客户用粤语沟通了,语言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毕竟语言只是个工具,多用就自然上手了,而且那位广东阿姨说普通话太费劲,也是很热心的愿意教小雨说地道的粤语。

90年代初期,电脑的应用普及飞速发展,从政府单位到私企,再进入寻常百姓家,蔓延的很快,小雨当时的收入也是不错,比一个本科生的收入还要高一倍,这就让小雨对男朋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小雨看来,男的应该比女的强,哪怕收入只是高一块钱。这个想法在当时是很正常的,那个年代的风气如此,这不是凭空想象,当“剩女”这个词高频出现的时候,当时的《广州日报》做了个专题调查,调查结果用了个通版来描述,小雨这种想法的女孩还是主流。

尽管小雨长相普通,但是积极、外向乐观的性格,还是吸引了公司专门做技术的小伙,IT男怕是这三十年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典型的腼腆性格、格子衫……长得还是很俊俏的小伙,那时候还年轻,浓密的头发(和二十多年后小雨看到他的照片时,完全不一样。),小伙拖广东阿姨和小雨说媒,小雨一口就回绝了,到底还是年轻,想都没想,这个木讷的小伙子,失落得很。(现在想想,小雨真是没心眼,这小伙广州户口、人又帅、技术男,从当时的条件来看,简赶就是笋盘啊,可惜小雨是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感觉至上。)

小雨做事积极主动,都被老板看在了眼里。电脑城二楼,客流量不大,每个上来的客户都值得珍惜,小雨把店铺门口可以用的宣传的地方都用上了,经常更新广告内容,而且利用刚刚兴起的多媒体电脑样机播放欢快好听的音乐吸引人流,其实,这都不是小雨有规划有目的的去做的,也不是老板要求她去做的,只是她觉得这样做会更好一些。那个年代,尤其没有受过大学教育的孩子,对“职业规划”一词是没有概念的,只知道努力去做事、把事做好。所以,70年代的孩子对加班这种事是没有过多的反抗态度的,尽管反抗心理是有的。不过,那个年代的好多老板也有个特点,就是你努力了,我也会让你觉得付出是值得的。不像如今,一个什么争取,一个尽量剥削。(这样描述不太对,只是想表达一下现在的职场关系。)

电脑城的商铺里,除了品牌电脑,还有两种软件卖,一个是至今仍很普及的Windows操作系统,公司是广州市场的代理商,另外一个是时代的产物,基于DOS平台的汉化文字和表格处理系统,有点像现在的WPS,其实,当年算是与WPS并驾齐驱的,只是创始人的综合原因决定了这个结果。(所以,时代是时代,还是要看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