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朱元璋的反应(1 / 2)家父朱元璋首页

京师,奉天殿。

朱元璋坐上首批复奏疏,朱标则在一旁辅助。

待将桌上这批奏疏批复完后,朱元璋对朱标说:

“老四也是个顾头不顾腚的玩意,榆社县的善后可安排好了?”

朱标笑说:“惩治贪官污吏不正是爹希望看到的吗?我已令吏部升迁官员,补了榆社县县衙的缺,不会误了当地民生的。”

朱元璋叹了口气,有些发愁:

“榆社县倒还好说,可偏偏背后的人是晋王府的王府右史,前些日咱才把老三的王府左史调去浙江,如今右史又出了岔子,以老三的性子,怕是对老四极其不满。”

一提到朱棡,朱标的笑容也淡了下来。

都是一家子人,朱元璋怀疑朱棡一事,朱标也略知一二。

朱棡朱棣两兄弟自小就不对付,又都是好胜的主,所以朱元璋担心两人有所摩擦。

“北方新学学府改建进度如何?可有受到阻力?”朱元璋又问。

朱标摇了摇头,“各地方县衙已经开始印发售卖官报,民间舆论掌握在朝堂之手,学府改建还算顺利,不过就是这讲师先生一块,有些空缺。”

“哦?有何空缺?”

“学府扩建,届时学子数量也会增加,原先教授课业的先生数量不够,难免拖累学子的求学。”朱标如实答道。

朱元璋微微颔首,道了句“麻烦”。

如今新学推出,北方一贯以新学取士,而南方则实行科举取士。

可问题是,北方由于地域因素,儒学并不普及,其文学功底自然也差了一截,导致同样是入朝为官的学子,北方人士总会比南方人士稍逊一筹。

而今学府扩建,所需先生数量增加,这就极为考验底蕴,然而仅凭北方,恐怕难以凑出那么多有能力教授学子的先生。

原本若有这种情况,朱元璋只需调南方儒生去往北方,问题便可以迎刃而解。

可如今南北分立,新学又关乎着世家的命根子,想要抽调南方儒生,势必遭到阻力。

毕竟让人家上北方那环境当教书先生,也得经过本人同意不是?

世家只需从中作梗,便能断了这一方法,朱元璋也不好强拽着人跑去北方。

“算算日子,老四也该动身去南方了,这事还是交给他头疼去吧。”

父子俩正交谈着,奉天殿宫人进来通报,说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求见。

朱元璋刚还有所缓和的脸立马僵了起来:

“得,估计又是老四那个家伙找咱擦屁股来了,让他进来!”

蒋瓛步入奉天殿内,拱手行礼: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见过陛下、太子殿下。”

朱元璋摆了摆手:

“行了,说说吧,是不是老四那边来消息了?”

蒋瓛点点头,从袖间取出一封信件,交由宫人传给朱元璋。

朱元璋接过信件,一番阅看,脸色瞬间黑的如同锅底一般。

“砰!”

他满脸怒容的将信件拍在桌上:

“蒋瓛,老四信中所言可属实?”

朱标在一旁有些好奇信上的内容,朱元璋见了,将信扔给了他。

“哼,老三真是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朱标连忙接过信件,看完上面的内容后才知道为何老朱如此动怒。